文:刘志刚
随着普惠金融的号角吹响,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现金贷无疑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而这一年对于现金贷来说真可称得上是跌宕起伏,原本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创新,其小额短期普惠的产品特点满足了很多人的金融消费需求,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到了下半年却风向突转,野蛮生长往往使得行业鱼龙混杂,尤其是处在高收益的金融行业里更是尤为如此,高利率、暴力催收、多头借贷等负面传闻层出不穷,甚至一度被舆论冠以“嗜血”的称号。从极其繁盛到如履薄冰也只是经历了短短数月而已,而随着监管政策的重拳出击,将现金贷吹下暴利的风口,整个行业也开始了大粛清。
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现金贷又将会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前行呢?
发展太快,却如巨婴:重拳之下“挣快钱”时代落幕
对于现金贷的发展,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态度,那就是不能全盘否定或者肯定。必须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因为现在深陷舆论的漩涡和监管的制衡就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2005年联合国宣传的小额信贷,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这也是普惠金融的雏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初衷,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更是有着方面的服务需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9亿成年人里有借贷纪录的只有4.4亿,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既有的服务,这时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来针对这部分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而上半年现金贷的高速发展也确实证明了是有这部分消费需求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金贷行业的累计借贷人数,从2017年1月约1000万人,迅速增至9月近3000万人。按现金贷笔均借款额2000元-5000元计算,目前现金贷市场存量规模约为600亿-1500亿左右,现金贷的潜在市场规模则高达4-5万亿。
然而发展太快,却如同“巨婴”,在宽松政策的支持下,民营系、银行系、上市系、风投系等各路资本蜂拥而入。但是很多玩家的基础设施还没搭建好,并不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就急急忙忙的追赶风口。畸形的高速发展往往会带来种种问题。现金贷这一年来的发展历经几次洗牌,以贷养贷”“多方借贷”是眼下很多不成熟的现金贷用户普遍采用的方式,因此,很多淘汰掉的平台都逃不过这两种结局:
一种是平台遇到的“老赖”太多,硬生生的被欠债人给拖死,在这部分人眼里,很多平台又不上征信,欠了钱也无所谓,奉承“凭本事借到的钱不用还”的价值观。
另一种是碰到的老赖多,却采取暴力催收等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反响,引起了人们的舆论方面的质疑,最后同样不得善终。
于是乎,无论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社会舆论的角度,监管的重拳袭来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可以预料到的是,在2018年相当一段时间内,合规将成为接下来各个平台发展的主要工作,这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成个现金贷行业的发展准则,而从具体细则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两个主要信息。
一是行业的大门已经关闭。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特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这说明这个风口的大门已经关闭了,不会再有新玩家直接注入。
二是对现有玩家进行一系列管控和约束。其中最大的亮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利率36%以下。
2.牌照经营以及场景依托成硬性指标。
3.对现金贷业务进行了规制。
文件一出,也宣告了行业挣快钱的时代正式结束,但关于现金贷的拷问再一次成为了社会舆论的重点,约九成从事现金贷的公司遭到冲击,很多为了提高公信力以及透明度,赴美上市的企业同样未能幸免,股价再次出现大跌,有几家平台股价已经破发,例如趣店。其他以P2P业务为主,理财、互联网消费金融为其主要业务营收的公司,受下调利率的影响较小。
制度化,规范化,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历经2017年的大起大落,2018年的现金贷行业“良币驱逐劣币”加剧,合规已经成为各个平台发展的第一要义,而且随着规范化进程的加快,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被淘汰,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有实力的平台也会享受到强监管带来的红利。
不仅是改造,更要深入发展:金融智能化应用亟待加强
前面我们讲到了合规应该是行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而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智能,这也是2017年包括现金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不过就目前而言,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的发展进程并不能令人满意。
人工智能的浪潮来袭,给了企业主新的营销包装方式。很多有现金贷业务的创业公司,还有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也蜂拥而入。工商银行、中国平安等都宣布开始涉足金融智能化领域,资产制造,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以及基础设施领域都有大量的项目涌现,人工智能概念包装下的产品可谓是层出不穷。
然而如今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问一句:现金贷领域或者说整个互联网领域对技术的应用程度到底有多高呢?
目前整个国内金融机构做人工智能,大致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智能投顾;第二类是智能客服;第三类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加强风控。
改造传统金融的重点在于利用大数据,自助系统和互联网跨部门整合资源用以节约时间和精炼流程。除此之外,今天我们谈到了主要是现金贷领域,在风控方面的能力会更重视一些,主要涉及的是其智能风控的水准。毕竟行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效能,服务于金融业务本身才是关键。
包括信用卡、贷款在内的传统金融服务领域中,这个过程需要提供收入证明、家庭详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地址、亲人和朋友至少各留一个号码等,银行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基于申请者提供的这些数据,最终做出决策。
而无论是现金贷公司也好,金融科技公司也好,在合规成为发展“主旋律”之后,申请流程也是类似的,只不过加大了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方面的应用,把这些数据从传统的线下纸质报告变成一个人在电商上的消费记录、在信用卡的账单、各种网页浏览的数据等,也就是形成了更海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的描绘,从而得出这个用户的还款能力以及信用水准。
因此,很多现金贷,或者规避现金贷字眼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会标榜自己是大数据实力雄厚的平台,可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在笔者看来,用户的场景何其复杂,而且具体到不同的场景往往也需要不同的模型,它们所掌握的大数据资源又有多少呢?
就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包括现金贷在内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互金的项目大部分还只是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交易结构的阶段,相对于原来确实有不小的进步,但并没有进步到风控实力雄厚的地步,距离真正智能化的“理想国”相差甚远,毕竟创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人工智能人才的获取也个大的难题。
人工智能革命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又一次大的革命,势必将会对传统行业进行大的颠覆和改变,而金融也是被誉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最佳场景,因此,在2018年,加大金融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力度将会是行业发展的又一大的方向。
打破“数据孤岛”:普惠金融还需普惠数据
前面我们主要预测了2018年现金贷,或者具备现金贷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合规,一个是技术。而且我们也说了谈到金融行业,风控是回避不了的,然而等待技术进步还不行,最主要的还是数据,数据在未来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甚至于称作未来经济的石油,称作现代金融的血液。
毕竟风控是命门,而提高风控水平的关键在于数据,然而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模型,计算量之大,需要整合的资源之多,单一企业注定是无法承担的起的,数据的打通与融合是加强金融风控水平的必经之路。因此笔者认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又一关键词是数据流通。
从目前来看,数据打通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而这主要延伸出来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充当行业“卖水人”。
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布局,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涉及用户多个使用场景,而且在技术方面也是国内领先。也都建立了自己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通常称之为“数据管理平台”,帮助各个数据拥有者或者数据交易方进行数据连接、整合、洞察和分发的系统平台。而且BAT作为也都在涉足金融领域,因此,借助第三方BAT的数据实力加强自身风控水准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第二种是行业内部的合作。
历经大浪淘沙,能存活下来的公司自身实力自然不在话下,每个平台自身也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选择与对手进行合作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彼此之间掌握的的数据往往非常都很有价值,毕竟是同行业。
普惠金融的目标不会改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但金融科技公司而不应当只依托特定场景去设计产品,现金贷本身也是存在自身巨大的价值的,随着行业故意繁华的不断深入,野蛮生长时期的弊端也会不断的进行清除。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相信它能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但从目前来看,普惠金融还需普惠数据,也只有打破各平台闭塞的数据孤岛,金融数据资产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大数据风控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目前大数据运营商通过合法途径成为大数据的使用主体,但是法律并没有赋予其对大数据的所有权。相信随着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在不久的将来对大数据隐私以及使用所有权方面的规定也会进一步明确。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冷静下来的现金贷行业,2018会以怎样的姿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