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OTA平台再现捆绑销售,折射盈利单一困境

“抢到票了吗?”这可能是近一段时间人们相互询问最多的一句话。

随着春运开始,一张回家的车票成了每个人最渴望的东西。不过,12306的官方售票渠道还是像往年一样,很多线路的车票刚一发售就瞬间销售一空。就像懂懂笔记在《火车票放票瞬间秒光 官方:正常;黄牛党:呵呵!》一文中阐述的,普通用户在进化后的黄牛党面前,要想抢到一张热门线路的车票几乎无望。

在手动抢不到、黄牛票绝不买的境况下,市面上各种抢票软件就成了不少用户最大的希望。于是乎,各大OTA平台也纷纷推出了类似“VIP专业抢票通道”这样的服务方式。

俗话说“消财免灾”,很多人为了能够买到一张回家的真票,宁愿多花一些钱,例如支付数十元不等的“提速费”、“高速抢票服务费”。不过,当用户将希望寄托于这些抢票软件时,更多的不快也随之而来。

OTA平台再现捆绑销售

近日,懂懂笔记在购票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出行购票APP都存在默认捆绑销售的情况。以一张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高铁票为例,正常票价为553元,但通过某OTA平台购买结款时会默认变成573元,仔细观察才发现,是因为其为用户默认勾选了20元的优惠套餐卷。

据了解,这一现象并非个例。目前多数第三方购票平台都存在捆绑销售的情况,有默认购买额外套餐、保险及优惠劵的,价格一般在20~50元不等。最关键的是,这些默认勾选都非常隐蔽,只有在消费者最后付款时才会显示出来,在此之前都不会有任何提示。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愿意付费去抢票,但这部分捆绑销售的钱显然是不愿意花的。不过,在紧张的春运阶段能够抢到一张车票又是多么艰难。所以,在抢到票的瞬间,用户往往都会选择马上付款,因为晚一秒你的票可能就没了。至于多出来的这几十块钱,用户可能会有所发觉,但也不会为此而终止付款。

这样一来,票是买到了,但是却莫名其妙的多花了钱;虽然钱不多,但事后想起来心里怎么可能痛快。

其实,OTA平台捆绑销售的问题并不是新鲜事。去年十一期间,知名演员韩雪就曾因为捆绑销售一事发微博表达自己的不满,当时这一话题也引发过舆论热议。

针对这种现象,中消协作出了相关声明,表示OTA平台不应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勾选额外付费项目,因为此举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而两周前举行的“2018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将遏制部分网站的恶意抢票行为,同时进一步采取价格约谈等手段,限制大幅加价购票、搭售购票等服务行为。

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禁止相关情况的发生,但从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洛阳纸贵”的火车票更是大赚“默认”消费的绝佳机会。

OTA平台捆绑销售背后:盈利模式单一

捆绑销售一直都是行业内的潜规则,特别是随着各类OTA平台的兴起,用户在旅游、出行、购票等方面更容易成为潜规则的主要目标。即使消费者处处小心,也难免会被套路。

而OTA平台面对相关部门管理、社会舆论指责的同时,依旧坚持这种捆绑销售的主要原因很简单:盈利模式单一。

无论是机票还是火车票的价格,在网络时代都已经非常透明;对于全部经营平价票务的OTA平台而言,在售票环节几乎都没有盈利空间。据悉,目前国内一张机票的代理费平均不到十元,而OTA平台目前每张机票的销售成本却在12~14元左右,所以仅靠代理费是很难平衡成本的。

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捆绑销售就成平台获取盈利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捆绑一些保险类产品是主要手段。

另外,在搭售代金券、增值服务、租车卷等业务方面,OTA平台也有相当大的议价优势,因为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所以在利润方面也更为可观。据悉,目前国内主流OTA平台在捆绑销售这一类业务时的佣金,大约在25%~30%左右,所以这些也是要力推的“捆绑”内容。

如今,虽然去年国庆期间的“捆绑销售门”导致各大OTA平台在机票业务方面收敛很多,但在火车票业务方面依旧未见好转。尤其是春运抢票的黄金时段,这几十元更是来得轻而易举。

有数据显示,2018年春运全国铁路旅客的发送量接近3.9亿人次,即便按照10%的旅客通过抢票平台进行购票来计算,仅仅“加速费”、“捆绑销售”的收益就足够惊人。

平台爱财需取之有道

对于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OTA平台而言,在售票业务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推算出用户可能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服务)并向其推荐,或许更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国内一些知名的OTA平台过去一两年均曾对外界表示过,赚差价、赚捆绑销售的钱,并非长久之计。甚至有平台提出,应利用自身的大数据基础和AI算法上的能力,为客户在旅行全流程服务中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增值服务。

不过,这些声音似乎更像是说给资本市场的“故事”。如今,相关捆绑销售的行为依旧普遍存在,“默认勾选”的玩法更是层出不穷。

对于OTA平台而言,相比追求更高的利润,用户体验以及口碑才是他们的长久立身之本。好体验、好口碑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放在第一位,而这些都要建立在用户对平台长期的、足够信任的基础之上。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放弃用户体验,砸自己的口碑显然是饮鸩止渴。而在购票需求紧迫的春运期间,利用购票者抢票心切的心理让其“默认”消费,更不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二三十元,在一张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上,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春运结束后,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的坏印象,却是一件大事。

作者 董军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春运期间OTA平台再现捆绑销售,折射盈利单一困境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