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发出的封锁威胁,从口实看,并没超过之前设定的“紧箍咒”。结合中兴今日毫无底气的反应,里面一定有它未遵循和解协议、被人抓了辫子的现实。
这当然不是认同美国打压中兴的逻辑就合理。只就实际运营风险说,那种低级的和解细节都不注意,中兴实在让人感到窝囊。
半导体业研究专家莫大康老师今日在我朋友圈留言说:“国有企业胆大,出事由国家顶着,从中兴事件中看到对于美制裁并不害怕,才敢连和解协议也不认真执行。如果私企就反应不一样。”
明显有批评,也有无奈。中兴的反应,恰恰就有莫老师言及的风格:没让人看到多少底气,反而强调说超出了商业范围。那口风像是说,还是由咱们的国家来兜底了。国企总有靠山的感觉。
老实说,过去两年,我也一直有些纳闷,当初因此案而调整的中兴新领导班子(已经不新了),上任后从没对外陈述过这事,集团整体连媒体都不愿理会的感受。它让人觉得,中兴随时可能都会引爆更大的问题。
估计接下来一开盘,又是一个周期的巨幅震荡了。
当然,还是应该超出个案看它吧。在整个中美贸易博弈周期,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封锁中兴,即便逻辑是真,也更像是针对中国科技业的一次整体压力测试。
就是测测反应,制造一些恐慌情绪,形成寒蝉效应,为美国这轮整体博弈创造谈判的筹码。
由于封锁涉及芯片等关键领域,加上中兴的企业属性、上市公司的身份等,这种压力测试的波及面确实很大。
美国商务部应该是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我们看到,受此影响,中兴通讯直接就申请了停牌。本地A股市场也一度一片惨绿。
我们同样看到,一些媒体、券商不断渲染着封锁危机,甚至断言中兴迎来了“灭顶之灾”。还说如果美国大面积甚至全部封锁,中国科技业将陷入有史以来最危险的境地。那口气,颇有些万劫不复的味道了。
这种反应里,有中国历来的悲情。过去几年,它被掩盖在一波产业民族主义、以及歇斯底里的崛起逻辑里,让人难以看到真实面。
至少中国大陆半导体业,夸克认为,有太多虚假繁荣的成分。我们的创新,许多还是停留在口号上。尤其是一些国企,更是假借资本运作制造着好看不中用的故事,一轮一轮地套取筹码。一个必须说出来的例子是,过去多年,每当看到眼花缭乱的“中国芯”评比,总有一种不适,不是不该评,我们确实在进步,但是每一轮都有相当程度的夸大。我们这种门外汉,针对许多案例的预判,几乎每次都能应验,这就不是偶然了。
老实说,过去几年中国疯狂的海外并购接连受挫,固然有海外阻击的背景,同样无法回避我们的孱弱,我们还只是一个跟随者角色,并没有真正的自主,而真正的落差也不是通过疯狂的资金所能填补的。微观技术面,我们还有很大落差。
国家半导体业大基金扶持看上去有力,但有些过度侧重制造业。很多人不断强调制造业部分的价值,我们确实认同,但为什么那么多项目都要集中在存储类芯片上?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有太多招商投资的逻辑,有政绩工程的部分,同时GDP的思维也很重。
这种扶持与补贴模式,看上去走出了当年撒胡椒面的路径,似乎很有效率,但却很容易沦为“扶大户”的路径,反而无法撬动更多环节。二期基金同样是庞大的一笔,如果不能在微观的技术创新层面有真正的突破,我们依托本地强有力的商业要素搭建起来的场景,仍还是为人所做的嫁衣。
当然,这样说,并不表明我多悲观,我其实始终还是一个充满战斗精神、乐观向上的“小鸭”(同学卢寿荣给封的)。只是觉得,中兴案真的让人窝囊。
我确实还没失去信心。上述渲染其实有些杞人忧天了。美国商务部的口风,其实也有一定台阶下,只是说,它瞄准的本来就不是中兴一家,而是想通过压力测试看看整体反应。中国产业群体的恐慌情绪一日就释放出来,它应该是达到了目的。
鬼才相信美国真敢持续、大面积地封锁当代中国的科技业。巴统协定多少年了,其实也没完全抑制住中国。封闭的时代尚且如此,此刻又有什么真正恐惧的呢?
如果老美觉得零和游戏好玩,可以整死中兴(你以为它真能做到吗?),那就看看会有什么结局。
中兴焦虑中停了牌,美国供应链企业的股价应声深跌。全球化时代,封锁从来就是双刃剑。前几天,当川普不断威胁中国时,华尔街已经有过两轮震荡了。
很多人今天流露出了一种恐惧。但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你以为它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完全自主独立吗?过去没有,现在不可能,未来同样如此。截至目前,整个贸易博弈还是在“常规武器”的范畴,没有彻底撕破,走向“核武”危机。
这应该是一轮预先设计出来的刺激手段,既为川普选前承诺擦屁股,也为接下来的选票创造机会。
此外,这也是川普乃至美国转移压力与视线的工具。仅仅就川普个人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他应该深陷FB数据泄密案背后的政治选举指控里。川普最大的风格就是制造混乱,然后形成新的介入,争取到最佳的谈判筹码。这种逻辑甚至也延伸到轰炸大马士革那里。
有人说,川普是想阻击中国的国家战略,尤其是阉割掉中国制造2025。我觉得,可能有点夸大。但这种意图应该也不完全为虚。因为,他本来就一直在操弄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话题。而中国制造2025,比德国工业4.0以及美日出台的类似战略显得更清晰。大国的制造业,有望借助新风口,完成升级,成为吸纳全球各种要素的巨大舞台。
川普肯定心怀危机。你看他一方面恐吓苹果们回去(其实是胁迫富士康们投资美国),一方面又禁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同业。同时,在制造出来的混乱中,他又试图设置议题,打开更多中国经济之门,为美国企业创造渗透机会。
今天,又传出美国可能会对中国云计算企业进军美国落实封锁政策。这个固然噱头多多(因为本地市场尚且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海外市场更多是象征),但也透露出,试图通过封锁与压制换得谈判筹码,从而为IOE们创造机会。
因为,在中国庞大的云计算、物联网乃至AI市场,有IOE们缺乏的用户、数据、场景等关键要素。它们想完全渗透,需要遵循许多本地化的政策,因为这些要素大都涉及国家安全。棱镜门后,这种意识日益强烈。
中国很多领域并没有限制美企涉入,但在科技领域确实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中国确实需要美国的核心科技力量,不断尝试引入更高的支撑;另一方面海外严控不放。这就导致每一轮贸易博弈中,中国对于美国等国家的IT企业并没有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比如今天,当美国封锁中兴后,中国针对美国高粱落实反倾销制裁。
这反映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的缺憾部分。同时,这种制衡策略,长期采用下来,反而不断纵容出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的骄纵心理,它们得寸进尺。过去一段,高通、英特尔、微软们都通过游说美国当局甚至通过诉讼手段施压中国,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空间。
这一轮博弈里,显然也有它们的“功劳”。
贸易保护主义博弈,也不是坏事。昨天跟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朱晶老师有个共识,就是它能让中国少喊口号,有真正的危机感,创新落到实处。而且保持敏感。
其实,就从美国冲着中国战略层面的打击,甚至要阉割的动向看,至少说明本地策略是对的。围棋里,不知怎么下时,想想站在对方角度,他想下的地方,就是你想下的地方。
放长看,也不会零和游戏,一轮轮下去,它会在大国之间形成新的分工。
老实说,中兴一案,我倒是担心中国不敢在正面的科技业发出威慑,而更多还是采用其他手段,这会持续纵容美国科技业,最后看上去其他方面获得了主动,但科技业本身却持续出现过度妥协,从而会给人创造新一轮渗透节奏。川普这人看上去粗暴、随机,几轮下来,实际上真是一块有韧劲、老谋深算的橡皮糖。
总之,一场压力测试,测出了中国的焦虑,美国恐怕仍会占据很多主动。但是,当中国整个群体都为此陷入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后,这个周期,我们相信它会生发出真正的创新精神。
作者 王如晨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中兴再遭美封锁:一场针对中国科技业的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