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今日头条推送的一条题为《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用怒不可遏来形容腾讯上下当时的情绪并不为过。首先这篇文章是转载的,但转载来源却十分可疑,有的来源标注“新华网”,标注为“新华社”,没有署名,没有新华社的电头,也没有日期,简直就是一条三无新闻。但这条新闻在被今日头条推送后迅速进行传播,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甚至还上了微博的热搜榜。
新华社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而新华网则是新华社下属的经营单位,上市公司。这两个媒体性质不同,对外提供的内容也不同,相同的是同样拥有较高的公信力。尤其是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一般都会被认为代表了某种程度上的官方意志。新华网作为经营单位,内容题材范围较新华社更为广泛。网络资讯平台在转载时,将转载来源在这样两家定位不同的媒体之间相互混淆,给当事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熟悉国内新闻运作规律的业内人士清楚,新华社是不会发布这样的消息的。
即便这条消息的源头在新华网,仔细查看内文也可以看到,新华网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腾讯,而是将整个网游产业统一拿出来说事儿。今日头条将一条没有日期、没有署名、没有电头的评论性文章,修改成直接针对腾讯的标题并以新华社的名义发布出来,是十分不妥的行为。虽然今日头条之后解释说这篇文章转载自百度新闻,但这条消息在被今日头条推送后不寻常的快速传播速度,也很难不让人心生疑惑。有业内人士直指这条消息的传播有很强的人为操作迹象,这一点自有人去调查,我们姑且不去管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先说说这条各方面都很异常的消息被推送之后,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负面意义吧。
新华社这样的国家级通讯社,以及新华网这样的中央级网络媒体,在发布任何消息时都是很谨慎的,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市场波动和社会认知混乱。国家版权局在2015年下发的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中就已明确规定,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官方发布的消息被网络媒体恶意篡改,曲解其原意,被加以利用用来满足企业的私利。今日头条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媒体平台的本分,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
作为一个数亿人使用的媒体平台,先不说推送这样一条消息是否合适,将信源从新华网转标注为新华社,将标题从针对整个行业改为针对腾讯,这是对官方媒体的无情消费,也是对亿万网民的不负责任。这条消息不管是谁最先推送的,都不能改变这件事的恶劣性质。或许今日头条当下与腾讯在某些事关市场竞争方面的事情有分歧,今日头条也很希望看到这样一篇消息的出现,动用资源光明正大去搞舆论战即可,别去利用官方媒体搞一些超越边界的小动作,从长远看这简直是自讨苦吃,不会给今日头条带来任何益处却反而有害。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理论上是包括网络新闻在内的一切新闻的来源和出口,自然是非常清楚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这条打着自己名义被推送的引起轩然大波的新闻,新华社不难查清来龙去脉,新华网也不难查清到底是谁在其中操作。由此引发的诸多误解、舆论争议、认知混乱等情况,该由谁来负责,新华社和新华网也是清楚的。今日头条作为国内较大的网络资讯平台,完全忽视自己平台的部分公器属性,用能够影响几亿人的资讯推送来达到自己的小目的,不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今日头条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目前在资讯传播领域所拥有的地位和分量。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掌握强大权力的人和机构,最难的是克制自己心中的欲念。先不说这件事是不是今日头条有意为之,一条集中了混淆来源、篡改标题、曲解原意的无署名、无日期、无电头的三无消息,被一家这么大的资讯传播平台以全平台推送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个做法本身是有很大问题的。今日头条可以说自己做的不是媒体而是平台,也可以主张自己只是新闻的搬运工而非生产者,但今日头条不能否认自己在搬运过程中所做的小动作,给正常的新闻传播秩序带来多大的困扰与混乱。更何况,这次传播中还捎带上了新华社和新华网这两个苦主,这两家官方媒体机构若是能咽的下这口气,那才真叫怪了。
这两年国家对新闻媒体包括新媒体进行的整顿,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闻传播中的种种不规范操作正在得到改善。今日头条这一年来因资讯内容传播方面的问题被约谈,被整顿,也殷鉴不远。虽然今日头条在内容审核和监管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不能说是没有进步的,但这一年来的种种努力被此次的非正常传播事件归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从企业的运营行为、手法和特点中,可以窥见企业的主观意愿和决心,用工器性质的资讯平台来过多地满足企业的自身意愿,拉低自身格局的同时,也将网络媒体整体的水准一并拉低了。或许这件事中,被拉低格局乃至于损害公信力的还有新华社和新华网,但这两家媒体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听之任之吗?希望今日头条要对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做好准备。
作者 葛甲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公关战可以打,消费官方媒体就很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