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社交场景,其实它一直都在

新版qq

细分社交场景,一直以来都如同一朵盛开在荆棘之中的百合,所有人都知道,它价值万金,但是,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如何能够卖过荆棘。

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基于通讯录的社交关系链开放就让很多人对细分社交场景充满期待,然而,时间过去了几年,人们发现,大家所期待的类似于Linkedin、Flickr都没有出现,仅有的几个垂直社交软件,也只有陌陌趁着QQ和微信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杀了出来之外,其余的大多数是不温不火,甚至去年很多垂直领域的软件,像荷尔蒙气息强烈的请吃饭、探探等等,反而成为了人们加QQ和微信的渠道。

垂直社交软件的问题除了对那些有志进入国内社交市场的创业者适用之外,对于老牌的社交软件QQ也同样适用。不客气的说,虽然QQ目前在移动端仍然有6.52亿的月活跃用户,但是面对微信的冲击,QQ逐渐丧失了在社交市场绝对话语权。

一方面QQ作为PC时代的社交霸主,面对微信的强劲冲击,很难完全适应角色的扭转,就像是所有的权力者在退休后总会在一段时间不适应那样,QQ同样需要适应,不是唯一、甚至不是第一的境地;另一方面,QQ需要面对的则是去应对比外部竞争更难的“内部竞争”——不能喊打喊杀,在竞争同时不会造成整个腾讯层面的资源浪费。怎样的情况让QQ只能选择一条路,寻求差异化。

在腾讯发布2015年度财报时,QQ在新闻通稿里提出了今年的战略“娱乐化社交”和“场景化通讯”。所谓娱乐化社交,指的是通过虚拟周边、社群运营和联合推广三大板块的布局,为QQ用户提供丰富的娱乐化内容;所谓场景化通讯指的是,QQ未来将围绕娱乐、办公、教育、游戏等垂直领域加大拓展力度。

先来看QQ都做了些什么?

5月20日,QQ在安卓端低调的更新了6.3.5版本,这次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增PTV短视频管理、推出语音秀房间点赞、“附近的人”每日签到和资料卡点赞、QQ群口令红包消息收折、“群组”改为“群聊”,“讨论组”改为“多人聊天”,“创建讨论组”改为“发起多人聊天”、消息列表增加QQ服务号列表,将所有服务号收进文件夹中。

可以看出,QQ这次的版本更新只做了两件事,增加趣味型功能,优化消息内容。前者像是短视频管理、语音秀点赞、讨论组改名为群聊,这对于不断走年轻化的QQ而言,都是迎合年轻人的一种极致表现——年轻人喜欢表情,喜欢语音秀场,讨论组改名为了让聊天更纯粹,这些都是为其在年轻人的娱乐场景下,丰富其功能的同时,寻找特制场景下的关联度;而后者则大多时候体现的是QQ的克制,对于QQ这样一个已经有17年历史的巨无霸来说,其实已经很难用一个社交软件来定义其涉及的领域,但是像口令红包消息折叠、服务号收进文件夹,则就像是将聊天和服务、钱包等等其它内容切开,让撒旦的归撒旦、让上帝的归上帝。

而如果往前看,在上次的手机QQ6.3.1版本中,同样是在细分场景中下功夫。更新的功能是名片管理功能、整合钱包入口和讨论组支持消息漫游。名片管理,是对应的办公场景,优化钱包入口则是对其各场景化通讯进行支付底层的保障,而讨论组消息漫游,则意味着其对社交关系链上进行了重点扩张,由之前的QQ好友变为“QQ+通讯录”,这可以看作是为其在不同场景发力时打好了前哨。

很明显,细分社交场景下的发力是QQ突破目前境遇选择梭哈的最终方式。那么,为什么QQ会这样选择,而不是继续去走PC时代大而全、无限延伸的战略?

现任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如果用户需求已经被其他大的社交平台满足,应避免重叠,不然细分领域的社交应用很难活下去。社交领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方面进入的门槛很低,只要有技术就可以建立平台,但是另一方面门槛又很高,要进行很好的运营,积累一定的用户数量,才能成功。”肩负将已经在美国被证明过的产品中国化的重任,沈博阳明显找到了细分社交场景应用发展起来的关键——避免重复和长时间的坚持运营。

避免重复则会少掉很多竞争,要知道社交是所有行业中用户迁移成本最高的,而坚持运营则要求细分社交应用能够忍得住寂寞。这也就能回答为什么现在国内社交软件“早逝”的原因。

社交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运营的产品,相比于用户增长快慢,用户粘性其实是最大的发展关键,因为对于社交来说,它永远是一个裂变性质的发展,就像是罗振宇所提出的优质粉丝理论那样,一个忠实用户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用户的加入。而看现在大多数细分软件,或许是看到早期QQ和陌陌的快速成长史,大多数垂直社交应用都选择从陌生人社交开始突破,因为陌生人社交有荷尔蒙的浸染,可以快速刺激用户增长。最后的结果是,虽然能够通过漂亮的业绩换来融资,但是长久来看,大多数都沦落成了流星式的产品,快速闪耀,快速跌落。

实际上,社交软件的耐久力的重要程度要远远高过于其爆发力,其健康的成长模式必然是一个两头极度平缓的抛物线,在现在社交市场已经有大平台的情况下,前期增长必然不会很快。但这在国内市场,注定着很难长久存活——毕竟你不是QQ,无法依靠PC的红利来进行向细分社交场景的过渡,你如果没有很快的增长,很难拿到融资,也就很难存活下去。

所以,我的判断是,下一个细分场景下的明星应用,一定还是一个像早期QQ那样,基于开发者兴趣所做的软件,而不是一开始就涉及到资本、商业。

再来看现在是否存在沈博阳所说的“与大平台不重叠”的社交领域。很明显,必然存在。今年关于社交,大家谈论最多的两个词是信息过载和个性化追求。忘记是哪位大神说的,未来的社交市场一定是“平台满足共性,垂直满足个性”的市场,大家会拥有像微信、QQ这样的大平台来进行泛社交,同样也会有自己的“小天地”,可以聊垂直化、专业化探索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一定是具有极强的场景相关性、特有的文化和清晰的门槛——并不是谁都能进入到我这个小天地的。

就像是QQ今年发力的几个领域,娱乐、运动、办公和游戏,实际上市场上都没有足够好的移动社交产品,而它本身是有着市场空间的,QQ目前所做的就像是雅歌里说的那样,耶路撒冷的众女子,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郑重的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爱的,等她们自己情缘。不断在场景下占位,加快元素的融入,之后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找到适合的人选择这个平台。

细分社交场景一直就在那里,它裹夹着香樟树和桂花香,恬静悠远,它就像一个古韵的礼堂,只欢迎适合的人进入,也只欢迎有耐心的人在他那里开Party。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细分社交场景,其实它一直都在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