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京东发布三季度财报,最大的亮点不是“利润暴增”

今天晚上盘前,京东集团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

本季度京东集团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00%创单季新高;GMV同比快速增长30%,达到3948亿元;净收入1048亿元人民币(约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净服务收入为109亿元人民币(约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9.4%。

整体来说,这是一份成绩尚可的财报,尤其是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0%令市场颇为意外。

研发投入同比剧增96%, 力度几为互联网公司之最

但对于京东的长期观察者来说,最令人吃惊的还不是净利润大涨,而是财报中披露的技术投入数字:三季度,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34.5亿元,同比增长96%。

也就是说,在三季度,京东在技术上比上季度多花了大概一倍的钱,但同时,又多赚了两倍的利润。

对很多公司来说,赚钱其实不难,开源节流即可,但像京东这样多花钱的同时,又多赚钱,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而且,京东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保持这样的态势。

反过来讲,三季度,京东只要把研发投入数字维持在去年的规模,其利润至少还能再增加10亿。

京东在技术研发上开始大跃进式的投入是始于2017年。当年初,刘强东在“京东集团2017年年会”上为技术定调“加冕”,称京东将用第二个十二年的时间,把第一个十二年里所有的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变成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

结果在2017年,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上一年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到66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9.4%。

其中最大幅度的投入飞跃发生在2017年四季度,当季花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了74.5%;进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到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87.2%,二季度这一数字是27.81亿元,同比增长79.8%,再加上此次三季度的34.5亿元,京东在最近四个季度的技术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与之相比较,京东同期四个季度净利润也不过才55亿元。

虽然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总额还不算业内领先,但就力度来说,已是非常少见。可以对比百度,百度2017年技术投入同比大增,研发投入129.28亿元,当2017年百度的净利润是183亿元。

散尽千金只为一技傍身,京东all in 技术看的是十年后

近几年,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大笔资金向技术倾斜已不再是空话。

但2018年整体情况与以往却又有大不同:经济增速趋缓,企业运营难度大增,A股、中概股齐齐暴跌,大批互联网公司股价也是暴跌,京东也不例外。

在这种资本市场大环境下,京东非常容易受诱惑,只要手紧一紧,在技术上少投入一些,就能够立刻实现账面上的利润大增。

但事实上,整个2018年,不管外部环境多困难,京东却一直都在加码技术投入,allin技术的主心骨并没有动摇。从这一点看,京东能够牺牲短期利益而布局长远,显示出比较大的格局。

京东对技术研发的“大举增兵”并非盲动,而是有充分的考虑和来自市场的成功例证。

最正面的例子就是亚马逊。二十年间,亚马逊一直在亏损,但即便亏损严重,贝索斯也没有减少到技术的投入(比如AWS),在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上,亚马逊以226亿美元的投入高居榜首,比第二名谷歌母公司Alphabet高出60亿美元。但到了今年,亚马逊终于迎来收获季节,最近的连续两季度财报,亚马逊都获得了10倍以上的同比利润增长,市值摸上万亿美元门槛。

京东是与亚马逊最像的公司,它虽然不会重复走亚马逊的AWS崛起之路,但却也在准备去引领一场巨大的行业变革。面对正在当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京东要完成基于无界零售的自我再造,要创建面向未来的零售运营体系,要建造未来零售业的基础设施......

而要实现这一切,核心就是要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深入应用于提升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能力,驱动电商、金融、物流等各类业务的成长,并最终对外提供“零售即服务”(RaaS)方案,成为对外合作赋能的核心。

刘强东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京东对于技术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将达到千亿级别,这件事一旦做成,不仅能打造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够为社会和行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事实上价值已然开始凸显。在刚刚过去的“11.11全球好物节”中,除了斩获创纪录的1598亿元下单金额,京东多项技术成果均有吸睛表现。

基于智能供应链,京东平台智能补货自动单量同比增长了136%,重点品类预测准确率达93%;其合作伙伴苏泊尔、松下、飞利浦等品牌现货率提升至99%,品牌库存周转同比优化率平均超过30%。

基于京东AI NeuHub平台的情感分析能力,京东智能客服能够精准的识别用户情绪,并以更具情感态度进行回复。截至11月11日24点,超1630万次服务经由智能客服处理,其中90%的问题由智能客服独立解决,对比今年618,日均接待量增长72%。

在智能物流方面,京东已在全国布局了50个不同层级的无人仓,近20种自主研发仓储机器人投入使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仓群;京东的配送机器人覆盖城市超过20个,无人机在6个省份开展常态化运营;通过各环节的智能路径优化,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效率提升10%以上,员工每天可少走40000公里路程;通过无人分拣中心的叉车调度系统,在昆山的一个仓,一名操作人员一天内处理的搬运货量超过12万单,准确率可达99.99%……种种研发成果的应用,使得整个11.11全球好物节大促期间,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的服务订单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

刘强东赞“零售即服务”战略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刘强东照例对外发言,他除了再次强调“正品行货”之外,还专门提到了“零售即服务”战略,称

“‘零售即服务’战略为广大的合作伙伴提供创新的零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

零售即服务,是京东开放赋能的一个核心秘密,也是京东之所以敢大规模增加技术研发预算的底气之一。因为零售即服务的提出,使京东可以作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向合作伙伴提供“零售即服务”解决方案,这大大缩短了京东加大技术投入后获得回报的时间。

如果说亚马逊投资AWS用了十年才开始获得回报,那么京东在“零售即服务”战略下,很可能只需要五年就能获得大规模回报。

在下定决心allin技术之后,京东搭建了“ABC+XYZ”的技术研发框架,在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领域都进行了大规模投入,这些投入有些是用在面向未来的黑科技上,但也有很多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具有市场价值,像无人机、无人仓等智能物流,以及智能供应链、甚至是京东X无人餐厅这样的门店科技上,都有大量的成果落地并对外输出,经过5年的时间,京东在技术上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投入与产出良性运转的阶段。

结果就像京东集团CMO兼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先生所说:随着新型、数字化的零售基础设施不断开放给合作伙伴并与之紧密合作,无界零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量的品牌入驻和签约商家,使得开放平台正在成为增长新引擎。

关键是京东的角色正在变化,在零售革命之前,京东和商家的关系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京东卖的多,商家就卖得少,但零售革命之后,零售即服务的推出却使京东和商家的关系被重塑,京东变成一个零售业的赋能者,变成亲密的合作伙伴,通过赋能,京东把零售变成服务,使零售的边界逐渐消失,同时也使与商家原来松散的关系发展为稳固的长期可持续关系。

也许五年、十年后的京东财报,其营收来源不再主要是卖货,而是来自向全世界的零售商输出零售服务方案的所得。

作者 信海光 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刚刚,京东发布三季度财报,最大的亮点不是“利润暴增”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