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抛弃的共享单车,成败或有百万种可能

当一个事物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人们总是会穷尽一切方式来寻找这个事物的缺点和劣势,以此来印证自己看法的正确性。而当一个事物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找到这个事物的优势和长处来阐释自己看法的正确性。没错,人,一直都在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印证自己的正确性。这一点在共享单车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遥想共享单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人们想象着它的诸多好处以及它在与新技术结合上的诸多可能性,甚至将共享单车看成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当资本退潮的时候,人们又将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商业模式的困境和弊端全部都归结在一起,称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游戏。

 

共享单车,作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退却的时候出现的物种,它的发展和存在不得不说是人们那个时期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具体体现。而真正造就共享单车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是那些站立在风口上的创业者们。因此,如果真的要怪罪的话,那么首先需要怪罪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于商业模式认识的粗浅最终导致了共享单车的出现。

共享单车,

一个在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物种

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减退,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实现新的发展,将资本投资的逻辑进行延续,将互联网式的思维继续推进。尽管共享单车本身从严格的共享经济理论角度来看并不能够称之为是共享经济的一种,但是由于共享出行的巨大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借助共享单车来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可能性。于是,共享单车被推到了历史前台。

 

互联网式模式的投资殆尽和投资惯性让共享单车被资本青睐。纵观整个互联网时代的资本投资模式,其实都是一个以流量和平台为主的投资逻辑。只要你的平台足够大,大到可以囊括进所有行业的元素,你就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只要你的流量足够多,多到可以输送给行业的所有环节,资本就会投资你,然后借助你来收割用户。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我们看到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内,在资本的助推下建构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平台,一个又一个的流量入口。

 

尽管共享单车严格来讲,并不是共享经济的一种,但是共享单车背后强大的用户体量让资本机构看到了再度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流量入口的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了不断有资本机构进入到了共享单车市场,不断有共享单车平台获得融资。

 

从根本上看,共享单车的兴起其实是投资机构对于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投资殆尽所导致的,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被互联网深度改造,而且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头部公司。对于互联网式模式投资的轻车熟路最终让资本机构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便开始朝着其他互联网式模式进行投资,并且在短时间内营造了一个共享单车的创业热潮。

 

资本的不断加注让共享单车成为互联网红利落幕时另外一个值得被关注的互联网式模式的领域。正是由于资本的投资逻辑才造就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兴起,正是由于投资惯性才让这个看似并没有创新的领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并且迅速被市场所接受。共享单车对于用户、对于单车制造行业的积极作用被进一步放大,最终让它成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互联网巨头们为维持自身优势不断在各领域的布局让共享单车成为他们众多布局中的一部分。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建立了自身在各自擅长领域的市场地位之后,不断将触角深入到了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里。为了维持彼此的市场地位,他们开始了在市场布局上的一路狂奔。你投资一个领域,我会紧跟一个领域;你进入一个行业,我会紧随其后。互联网巨头在布局生态上的互不相让最终让共享单车这个被资本推到前台的所谓的“新物种”进入到了互联网巨头们的视野里。

 

在共享单车领域,互联网巨头们你追我赶的状态最终让他们不断选择不同的共享单车平台进行站队。互联网巨头们不仅遵循资本投资的模式进行共享单车的布局,而且还会通过流量配送、技术输出的方式来辅助自己加注的共享单车平台在行业内部脱颖而出。共享单车市场甚至出现了站队比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现象,因为只要站队成功,基本上可以保证互联网巨头们用资本、流量、技术等方式来帮助自己。

 

互联网巨头们为了维持自己在更大的市场层面和生态体系里的地位,将触角深入到了共享单车的领域里,最终让共享单车成为他们争夺的“香饽饽”。互联网巨头们加注共享单车其实是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延续,同样造就了互联网式的共享单车的不断向前发展。

 

“互联网+”式发展模式的再度延续让共享单车成为可能,并且吹响了互联网红利真正落幕的号角。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作为这种发展模式的延伸,它应该进入到更加深入的领域里。共享单车其实就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租还车模式所诞生的,对于单车和共享经济本身并没有太多创新。人们由于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因此,他们更加愿意相信互联网与单车的结合同样能够诞生出一个能够颠覆传统的东西。然而,“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半拉子”工程最终让诸多行业的发展不得不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因为互联网技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乱象,必须借助新的方式才能让行业内部的痛点和难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海量流量的确让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集聚式地增长。然而,等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流量优势消耗殆尽的时候,共享单车的发展开始面临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破解共享单车的盈利难题,真正让共享单车不再是一个重运营,重资产的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共享单车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红利落幕时的机遇“火了一把”,未来它必将会面临升级商业模式的困境。

 

观察共享单车诞生的背景,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共享单车诞生在一个互联网红利消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行业都开始隐约出现问题,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早已将发展的重心开始向新的领域转移,它们不再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来看待和发展自身业务,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打造新的物种,新零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这个阶段开始萌芽,互联网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红利期距离人们渐行渐远。

 

因此,共享单车是在特殊时期诞生的特殊事物。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商业模式来考量共享单车的话,它的兴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然而事情情况却是,它的确在人们都不被人看好的时候逆流而上,并且真正成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领域。资本的助推、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互联网的最后红利的推波助澜都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很多人会把共享单车的兴起看成是一场偶然,其实它的真正兴起有很大的必然性。正是互联网时代唯资本和流量的发展模式才最终让共享单车成为那个时期的“另类”,同样地,正是由于一味地唯资本和流量至上,共享单车同样注定了将会如绚烂的夏花一样终将凋零。

 

然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代表,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并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某些缺失。所以说,它的存在依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我们真正抓住了共享单车的本质,找到了一个适合它的发展模式,不再一味地靠烧钱、投放等粗放式的方式进行增长,共享单车同样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逻辑。

资本退潮、自身短板,

共享单车到底还有未来吗?

其实,资本寒冬在每一个行业当中都存在,并非仅仅只是存在于共享单车行业当中。我们不断看到有共享单车平台由于资金跟不上都关门倒闭的消息,甚至处于头部的共享单车平台的日子都不好过。说白了,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共享单车当下的发展模式不正确所导致的,如果我们找到了共享单车相对适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自我造血,即使到了资本寒冬期,共享单车的日益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既然共享单车正在逐步被资本抛弃,自我造血能力还跟不上,那么对于共享单车来讲,它还有未来吗?它的发展会不会因为资本的退潮而戛然而止呢?从共享单车租还车的便利性上来看,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共享单车市场将会萎缩到,萎缩到真正能够自给自足的规模,这个时候共享单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触底反弹。因此,共享单车还是有未来的,只是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如何才能找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

 

共享单车不应该追求大而全,而是应该追求小而精。作为一种另类生活的代表,共享单车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大众的生活方式。从这个逻辑上来看,我们应该把共享单车看做是小而精的门类,通过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来实现自我成长。基于这种逻辑,虽然共享单车的目标用户是小众的,但是它的收费模式不应该是当下这种简单的租还车的模式。通过将共享单单车的服务对象与收费模式进行改变来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这个平衡点来实现自身发展的合理与合规。

 

这种发展模式与资本所追求的发展模式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在资本退潮的时候,这种发展方式似乎又是非常正确的。只有真正将共享单车在资本高潮期的发展模式摒弃掉,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后资本时代的发展模式,由此将会拉开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共享单车在运营上的投入与其实际的产出之间同样将会实现一个平衡,从而达成了共享单车在盈利模式上的新探索。

 

租还车模式的改变仅是一个方面,共享单车更多的改变应该在单车本身。其实,共享单车改变的仅仅只只是租还车的方式上,传统的公共自行车,我们租还车的方式是通过车桩这种固定的方式来实现的。进入到共享单车时代后,我们租还车的方式不再借助车桩这种固定的方式,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实现的。以二维码的方式来进行租还车无疑能够大大减少用户在租还车的时候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大大便利人们的租还车。因此,从租还车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其实是有了一些创新的,但是如果想要实现共享单车更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更大的创新才行。

 

单车本身才是共享单车最应该创新的地方。既然是共享单车,我们就不能仅仅只是把传统自行车加上一个二维码就算是创新了,在自行车生产的环节,我们就应该加入更多的创新环节,只有给共享单车更多的创新点,才能找到它的未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具体来看,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加入更多新材料,改变传统单车的生产逻辑。我们看到共享单车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制造共享单车的材料与传统单车并无差别,这显然无法让共享单车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当下智能硬件、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时刻,我们如何找到共享单车的生产新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单车的新突破。由于新材料的应用,我们也能够找到有关单车的新功能,从而实现共享单车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第二,找到共享单车的更多功能和属性,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上。现在,很多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在将破解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当作是自己的终极使命,虽然这个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好的,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共享单车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局限在这个地方的话,势必会让共享单车面临新的发展困境。

 

破解交通痛点和难题之外,我们应该找到共享单车在追求美好生活、健康需求、社交需求上,通过挖掘这些新的功能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打破共享单车的盈利仅仅只是靠押金和租还车费用的困境,真正让共享单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发掘了新功能的共享单车能够找到更多的盈利点,运营和产出之间能够找到存在的可能性。

 

共享单车与更多领域结合在一起,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很多人会把共享单车独立地看做是一个行业来看待,其实这是在自绝生路。因为把共享单车看做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就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共享单车与其他行业联系的可能性,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共享单车要依靠自身来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目前仅仅只是停留在租还车费用和押金上面,想要在这个方面实现突破的话,必然要增加投放,而投放的增加又会增加运营成本,最终共享单车便进入到了一个越投放,困境越多的死循环,直到共享单车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为止。

 

因此,我们应该把共享单车与更多行业联系在一起,将共享单车变成这些行业当中的一个流程和环节,通过来弥补这些行业的痛点和问题来找到共享单车新的盈利方式,最终实现共享单车新投入的运营成本与它对相关行业的收入平衡,最终实现共享单车另类的发展方式,而非仅仅只是靠押金和租还车费用这种低频低额度和高频低效的盈利模式。

 

我们看到当下摩拜投身到美团怀抱里,通过将自身看做是完善美团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把自己看做是提升美团附加值和优化用户体验的一个环节来看待,这不仅能够提升美团的价值,而且将会提升摩拜单车自身的价值。其实,这正是共享单车主动融入到一个行业,通过为行业提供服务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再度拓展和提升。

 

在共享单车的身上找到新技术的影子,从而打开基于共享单车的发展新机会。现在,无论是互联网巨头开始,中小型的创业者们其实都在不断加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共享单车同样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新技术的影子,通过主动拥抱新技术来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其实,现在很多的传统行业都在开始通过在自己身上寻找新技术的影子来试图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共享单车更加需要如此。

 

由于共享单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很多的流量资源,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共享单车自身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大数据能量,通过将大数据的能量进行挖掘,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突破,抓住新技术萌发和应用上的风口,真正将共享单车的发展带入到新技术的发展时代。

共享单车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在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物种。如果我们将它一棍子打死,说它一无是处显然是对它不负责任。我们应该找到的是共享单车在资本退潮时期的新的发展可能性,通过不断拓展共享单车的疆域,实践它的新的盈利模式,我们才能在资本和互联网的发展方式之外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共享单车才不枉在时代的大洪流里真正风光了一回。

《辉常观察》由独立撰稿人、专栏作者孟永辉创办。专注深度思考与趋势分析,长期关注行业研究。覆盖百度、新浪、搜狐、界面、网易、腾讯等60家平台。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被资本抛弃的共享单车,成败或有百万种可能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