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警惕创业型企业的期权激励

去科技企业尤其是创业型科技企业找工作,如果老板和你说“我们这边是给期权的,每个人都是合伙人”,这个时候你要警惕,他的潜台词可能是“我们这边给的工资很低,还会经常加班”。

这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一群为了梦想、为了改变行业的年轻人,跟着蘑菇街奋斗多年,因期权问题声泪俱下的控诉这家公司:期权被稀释的太夸张了,只有二十五分之一,而且还要缴纳35%的税费,另外还需要分4年行使完,算下来还没BAT的年终奖高!

看到刷屏行业的蘑菇街期权事件,正在找工作或者正准备换工作的你或许会自我安慰“蘑菇街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百度和阿里早期给的工资很低,但因为给期权后来上市后不也很多人财富自由了吗”? 抱着这种心态求职,我会给你泼一盆冷水:各种数据都在表明,在中国,继续诞生BAT级公司的概率,甚至企业IOP的概率或者出现独角兽企业的概率,都比买彩票中500万还低。

真正清醒的人都明白,蘑菇街案其实只是类似事件的冰山一角罢了。国内媒体热衷于包装BAT等企业上市造富的故事,却不告诉我的年轻人其实大部分企业是无法行使或者无法按照预期行使期权的(而且很多企业生存周期是等不到期权变现的),像蘑菇街这种虽然不厚道,但在今天的大局情况下,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有良心了。

每次说起期权激励或者全员合伙人,会引发很多很多相关的讨论和争论。今天,我就业界最关注的几个维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于“期权比高薪更能激发员工自主性和创造力”

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有个自欺欺人逻辑“有了股票或者期权,就是自己给自己干,员工积极性就有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很多人(尤其老员工)认为老子都已经上车了,享受大锅利益,还努力奋斗毛线啊。

不信,我们把中国前十名和美国前十名的互联网企业拿出来,你看看到底是高薪养才的企业多,还是低薪持股的企业多。

这几年全员持股很流行,但绝大部分的“合伙人”们,最终会明白一个道理:哦,我们终究只是一个打工的!

以前我们一直鼓励员工抱着主人翁的心态去工作,以后还是建议让大家一开始就抱着“打工者”心态,如此“拿人钱财替人干活”岂不更好。

网上有很多鸡汤段子文,比如《职场上的打工者心态,正在毁掉你》,其实透过蘑菇街案来看,真正毁掉人的反而是“幻想期权变现的主人翁”心态。

在法律和企业管理体系愈发完善的当下,“打工者”的心态,并不代表着消极怠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遵守契约、履行职能。

阿里巴巴这几年经历过很多次组织架构调整,我之前也分析过很多次,今天我想说的是你们最好查一查相关资料,有没有发现一个最大的变化:让占股少的人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占股多的人逐步退居二线。

同理,腾讯等巨头这几年的几次架构调整,核心点和阿里一般无二,“打工者”们占据公司主要位置,“主人翁”们逐步退出。

我想,阿里巴巴和腾讯们,正在找到正确的企业管理思想。如果还有人讨论未来腾讯和阿里的接班人会不会是“家生子”,我会告诉你“不会”,更大的是可能是几乎没有多少股权的职业经理人来接班。

关于“为了梦想而少拿工资多拿期权”

“期权”这个词汇,往往和“梦想”、“愿景”等词汇同时出现。

在这个行业有一个鄙视链,拿很低工资但拥有期权的人,看不起拿高薪但没有期权的人。理由是:我们拿期权的人,是为了未来,为了梦想工作,而你们只为了赚眼前大钱的人太短视、太肤浅了。另外,这些“为了梦想”的人,他们一般也看不起“工资低没有期权”稳定工作的公务员。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是冲着梦想、冲着改变世界的愿景来工作,那就别在乎钱,包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但你在意股票或者期权的程度大于工资奖金的程度,说明你所谓的为梦想拼搏也只是一个借口或者口号罢了,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为利益努力罢了。

所以像蘑菇街这种情况,如果有两个选择“拿1万的月薪和5万期权”和“只拿3万的月薪”,我建议绝大部分的人果断选择后者。

在各种机制逐步完善的时代,大部分人都应该是为了利益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梦想真的只属于少数人。

关于“公司是温暖的大家庭”

企业首先是一个用人单位,然后才是一个培养人的单位。 企业和员工双方都不要不好意思,有什么没什么,最好公开了谈,白纸黑字的把该明确的写清楚。

不久前,华为公司宣布,将北京、上海等地员工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由此前的12%调整至5%,引起各方热议。而在更早前,华为裁员风波也引发刷屏“目前要裁掉的、清退的,是34岁以上、主要在中国的运营维护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大部分会被自动化软件取代”。

你们看,华为的系列举措才是最真实、最正确的。相比之下,很多一时风头无二随后迅速消亡明星互联网企业,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喜欢强调公司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要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冲啊;我们公司氛围很轻松,弹性工作制度,甚至可以带着宠物来上班;公司前台美女很漂亮,还有免费的健身房.....

都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了,职场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公司不是家!

说到底,企业和员工只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家长制的充满温情的亲属关系。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留言探讨,微信:dingdaoshi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丁道师:警惕创业型企业的期权激励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