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媒体or滥用媒体?汽车之家上头条的N种“姿势”

汽车之家股权

持续发酵的汽车之家股权交易事件,堪称近期IT圈儿的一出“连续剧”。

笔者原本预计,作为一起正常的股权转让交易,汽车之家和大部分在美股上市的中小型科技公司一样,其市场关注度不会太高。结果4月以来该事件却引发了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探究其原因,一贯以来“善用媒体”的CEO秦致可能是汽车之家天天上头条的幕后推手。

上头条的N种方法

方法一:CEO亲身上阵。作为交易中的关联方,秦致以CEO的身份频频为私有化站台发声,这是媒体最喜欢的八卦素材。

大股东澳电公布与平安交易后不到24小时,4月16日秦致即牵头三家财团宣布私有化要约。4月18日秦致向一些媒体特别是外媒发出off-record,透露“管理层不欢迎平安”。4月27日,秦致发内部邮件称“汽车之家必然私有化,与澳电步调不一致”。5月5日,秦致以私有化买方团代表的身份召集几家媒体开沟通会,宣称“管理层牵头的私有化更适合汽车之家”。5月26日,就澳电与管理层关系破裂的传言,秦致发表个人回应称“澳电恃强凌弱”。

方法二:媒体爆料。多家门户、科技IT网站的同行及一些自媒体透露,近期频繁收到某公关公司以汽车之家名义的邮件或电话爆料,基本上保持2-3天一次的频率,大部分爆料信息都比较“内幕”。 正常情况下,一家公司董事会的召开情况,股东之间的争议过程绝不会向公众公开,这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同时一些信息的泄露也极可能触碰内幕交易的法律底限。但在汽车之家目前的事件进程中,笔者观察到该底限已经被数次突破。

如针对汽车之家审议《Registration Rights Agreement》的董事会,就有爆料称:澳电在会前临时增加一名新董事,以6:5的结果强行通过该议题。

根据网络搜索信息,在澳电公布与平安进行股权交易的前一天,4月14日今日头条号“科技不吐不快”就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的消息,提前泄露澳洲电讯将与平安集团进行交易。有如下截图为证。

汽车之家纷争

方法三:各种“秋菊打官司”。

业内流传的一条所谓“抓眼球”的公式——“秋菊打官司”:举报信/材料 + 违反XX法律/法规 +  XX监管部门受理。仔细梳理,目前汽车之家大部分的热点新闻都遵循该条公式,随后有评论人就此发言认为汽车之家股权交易将遭遇“门槛”、“变数”。

回想去年宝万之争时,万科王石曾以“宝能系增持股份中的违规”为名义向证监会、交易所举报宝能,随后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回应一语中的:“市场主体之间,收购与被收购是市场化行为”。截至目前,诸多举报涉及的监管部门及SEC、开曼群岛法庭暂未就此作出回应。

相关新闻内容列表如下,

5月6日,平安信托收购汽车之家的成败很可能在于平安信托到底有没有在发改委备案,没有拿到“小路条”。

5月11日,汽车之家公众股东提交书面实名举报信,举报平安信托涉嫌违反商务部《反垄断法》,该举报已被商务部接收。

5月20日,消息人士称由于签订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税务部门备案,国家税务监管部门已正式向汽车之家发函质询

5月23日,知情人士爆料因澳洲电讯向平安信托转让汽车之家股权程序涉嫌违反美国SOX法案(萨班斯法案),目前有相关人士已向SEC(美国证监会)递交了举报材。

5月26日,汽车之家小股东就澳洲电讯和平安信托的股权交易流程不合规事件提起诉讼请求,呈请开曼群岛法庭干预。

方法四:滥用相关人士和公众股东。在汽车之家的众多新闻中,“相关人士”、“小股东”及“公众股东”出现的频率极高,先有“公众股东”举报交易违反《反垄断法》;接着是“相关人士”向SEC(美国证监会)递交举报材料,称“董事会存在重大瑕疵”;随后“消息人士”爆料称收到税务监管部门的质询函;还有“知情人士”爆料交易违反SOX法案;最后“小股东”也出来申请开曼群岛法庭干预了……

事有反常即为妖。一个原本寻常的交易,脱离了正常的传播轨道,引发了各路小股东、公众股东、投资者“挺身而出”“打官司”,事件背后的传播逻辑本身就值得推敲。难怪雪球上就有评论“这位小股东能站出来亮一亮吗?”也有评论直接指出,这些人背后应该就是秦本人。相较于始终保持沉默的澳电,曾宣称自己“善用媒体”的CEO秦致,其利用媒体左右舆论的能力在此次股权之争中得以充分发挥。只是这是“善用”还是“滥用”,秦致当三思。

作者 李瀛寰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善用媒体or滥用媒体?汽车之家上头条的N种“姿势”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