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电子制造业,我们经常读到“用工荒”的新闻,特别是富士康、比亚迪、昌硕这样的用工大户,一年到头地缺人,他们在春节的时候缺人,因为员工要回家过年,常常要等到元宵节之后,才肯回来上班,但订单不等人,况且,美国苹果客户很难理解中国员工之于春节的重视,资本家总是认为:只要钱给到位,员工就会留下来组装iPhone;此外,每年的暑假也是其人力状态最混乱的阶段,其中混杂着大量学生工,他们纯粹是来消耗时间,赚一些生活费用,体验生活而已,绝难成为技术熟练的员工,一旦开学,制造业会在短时间内流失大量“短期工”,有时候会直接导致停产。
工人招募、新人期培训、良品率的下降,都会使企业付出很大的成本,特别是工人招募,富士康和昌硕几乎要动用全部的手段来“抢员工”,不仅向地方管理者申请援助,希望将招聘指标下放到各村镇的千家万户,同时,自杀式地竞价争抢资源,每招聘一名员工,支付派遣公司六百到七百元钱,派遣公司也看中这一点,规矩是:费用高者,得人!
在这种背景下,专家纷纷会诊,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而且流水线上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都远远比不上快递、外卖、直播等行业,企业把高额的费用给到派遣公司,却不惠及真正一线劳动的员工,如此逻辑,颇令人费解,但如果考虑到电子制造业的订单状况,以及流水线工作本身的性质,或许就会释怀,富士康、昌硕并非不能留人,而是实在没有必要,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管理者不能把一个人长期留在流水线上,正如卓别林的喜剧片段:一个工人回家的路上,依旧觉得自己在流水线上,不同地挥动扳手;美国学者则认为:流水线会让人变得愚蠢,蠢到极点却不自知。
廉价劳动,流水线工人是资产还是负担?
企业宣传的鸡汤中,总会有一句相似的话,意思是: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比之土地、设备、材料更具有价值。显然,这里的员工应该特指一些“有高价值”的员工,企业希望他们能留下来,把学识、经验、能力、思维以及客户关系一起留下来,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理性地承认,如此员工不包括:流水线上的员工,他们在订单充盈时,更像是组装手机的机器或者工具,而在订单下降时,就会立刻变成企业的负担,变成财务部门报表中的成本数字,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在制造业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相信熟悉制造业的人都知道,管理者最讨厌的就是订单波动,非常不幸的是,苹果的iPhone订单就是“波动中的极品”,他们在iPhone6时代达到最巅峰,也因此把整个产业链的胃口撑大了,富士康、昌硕以及整个苹果产业链都因此投入大量的土地、设备、材料、人力费用,但是自iPhone X之后,订单的数量出现大幅度滑坡,此前投资的土地、设备尚未收回成本,就变成了闲置资产,每天都在折旧。
与此同时,大量的流水线工人遭遇停工,逐渐地放弃该工作,直到今年,iPhone订单的变化更加鬼魅,一方面,新iPhone因定价太高,订单减少,另一方面,苹果持续降低售价,总给产业链一种“订单马上就回来”的幻想,企业常常仅因幻想,就会准备足够的资源,于是,真正考验企业经营水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既不能闲置浪费,又不能因缺乏准备错过订单。在如此背景下,富士康、昌硕只能构建起一种奇葩的“用人体系”,他们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支付给普工的基本薪资要高于最低薪资标准,当订单充盈,企业想留住员工,就会通过加班费、奖金的方式提高其收入;而当订单下降时,企业要遣散部分员工,就会通过取消加班、奖金等措施,让流水线员工自行离去。
如今iPhone订单变化大,代工商们不可能长期保留这些员工,况且,流水线上的工作已经被日本传来的工作分解表,变得非常简单,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来打磨技能,注定了流水线工作的流动性,总之,不是留不下,实在是没有必要留,更何况,坐流水线,加夜班向来是一碗青春饭,有些制造业的管理者深谙此道,也不愿看着员工常年枯坐于此。
对抗变化,制造业如何保住生意?
代工商要想保住生意,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关键因素绝不是考虑如何留下基层员工,他们有更重要的东西要留下,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客户关系,事实上,代工厂有90%的命运都掌握在客户手中,如富士康、昌硕的命运简直就是捏在库克手中,他们能拿到这些订单,全赖之于客户关系的维护。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同苹果做生意,主要产品应该是iPod或者MP3什么的,彼时的订单可能并不赚钱,但郭台铭高明之处正在于“舍得”花重金来维系关系,据说他和乔布斯、库克都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全世界前几位见识过iPhone的人之一。过去十年,iPhone如日中天,iPad/iWatch却表现得差强人意,但富士康依旧保留相关业务,甚至亏钱完成订单,目的就是维护好客户关系,昌硕刚接iPhone订单时也是“血流不止,断臂求生”,毕竟,谁也说不清楚:眼前生意,到底有多大潜力?
其次,制造企业会重点挽留优秀的管理者、商业拓展者以及处理政府关系的核心要员。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郭台铭的一个尾牙晚宴,经常会诞生十几个百万富翁,换句话说,企业会花重金留下,真正具有高价值的员工,这一点,在台湾干部的薪水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制造业年薪达到百万人民币的管理者并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郭台铭也积极遴选大陆干部,使其组织本土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加工资、发股票,甚至分配一套住房,笔者虽然没有见到官方消息,但由富士康赞助的商业住宅小区早已高楼林立,居住着自家的中层大陆干部,这些措施足以看到经营者的用人策略:高价值者,已经拥有很多,但要给他们更多;低价值者,拥有很少,但会随时被拿走。相信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富士康、昌硕等代工厂,更加不会重点思考如何挽留流水线上的普通员工,大概率事件,应该是“机器取代人工”,彻底消灭手工岗位,事实上,郭台铭百万机器人计划虽然搁浅,但一条条半自动的iPhone生产线已经成型,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残酷,装配工人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另谋出路了。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富士康、昌硕等代工厂常年缺人,为什么不想着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