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网络黑产和虚假刷单:行业何以高效健康发展

网络黑产的治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奏效,我们一方面要网络黑产做斗争,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专注自己的业务,修炼内功才是最关键的。

“领先招黑”似乎是中国所有优秀互联网企业都无法逃脱的一个宿命。从百度到阿里,腾讯到京东,再到去年上市的几家头部企业比如拼多多、美团等,几乎主流的互联网企业都曾遭遇过大面积的网络黑产攻击,进而引发媒体质疑甚至负面新闻“报道”。

春节期间,热门电影《流浪地球》在豆瓣平台就遭遇了网络刷单的烦恼。媒体报道《流浪地球》豆瓣评分遭到大量五星改一星的情况,导致《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评分在不断下降,《流浪地球》遭到了有组织地抹黑。

此事媒体后来把矛头指向了豆瓣官方,认为豆瓣的机制纵容了不法刷单的存在,最终这场持续月余的刷单争论,导致了用户对豆瓣公信力、评分机制的质疑,豆瓣估值大损。

这样的桥段对于我们的业界人士来说,并不陌生。这几年因为网络刷单黑产的猖獗,淘宝刷单、微信刷流量、微博刷转发等刻板印象的帽子扣在了主流互联网巨头身上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这些案例和当年淘宝刷单案一样,其实行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猫腻所在,但我们还是有“媒体”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东拼西凑的报道换取所谓10万+的爆款文章。

网络刷单、做号集团等网络黑产是既已成熟的产业,我们今天更想透过这些受害企业,来谈谈行业的治理和规范。

网络黑产比预想的猖獗 受害企业比我们相信的更多

“嗡嗡嗡...”插座通电后,“水军头子”的指令下发后,在一间间厂房和办公室内,几万台手机同时启动,无数人开始敲击键盘,拨动手机屏幕。 随着这几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台自动控制的手机和无数的人员参与运行,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中国各地出现了一篇篇10万+的微信阅读文章、诞生了一个个注册用户破百万的APP、孵化出了一家家交易单动辄过万好评99%的电商公司....

 

我们把上述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黑产之网络刷单。这几年随着流量红利的过去,很多公司会选择通过补贴用户活动或者CPA渠道购买等方式来占据市场,这本来是一种有效的提升用户量的手段,然而也相伴而生也带来了这些灰色地带,让广大企业投入打了水漂,让用户被虚假数据蒙骗。

刷单的产业链条可能是一个最少千亿的市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猖獗。刷单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很大,同时损伤了平台的公正性和无法弥补的品牌影响力。

比如前不久豆瓣遭遇了密集的刷单集团攻击后,原本“行业最客观的评分平台”标签就此被摘掉,给豆瓣带来无法估量的品牌价值缩水。甚至有业界人士认为,此案将影响到豆瓣后续的融资、IPO事宜。

无独有偶,近期智联招聘也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一家CPA渠道合作供应商,背离合同,违背诚信原则,通过“刷单”的方式,伪造虚假效果意图骗取合作款项。

此外,还有去年轰动一时的拼多多刷单案,网络黑产集团发现了拼多多漏洞,进而动用刷单“军团”,一夜直接薅掉拼多多200亿羊毛。好在拼多多公司及时回应,堵住了漏洞,取消了刷单而来的优惠券的权益,最终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治理网络黑产路途漫长 综合治理策略多管齐下

网络黑产虽然猖獗,但我从业十几年,从没看到有哪家企业死于质疑,死于网络黑产。反而这些企业业务都足够扎实,通过精细化的运作,走出来超越预期的发展轨迹。

网络黑产最少是一个规模数千亿的市场,已经渗透到互联网的方方面面,要对其下猛药治理,不是哪一个层面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整个行业的联手,综合治理,运用多种策略组合才能奏效。

在我看来,主要还是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

政策层面:随着《电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陆续出台,对网络刷单和信誉炒作等黑产有了明确的认定和惩治依据,并且这两年已经有了一批执法案例。

比如2018年11月,经由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参与,历时3年多的“被告人江治萍等76人犯合同诈骗等罪名一案”一审宣判,大快人心。此前,早在2015年5月,百度就针对该犯罪团伙展开了调查,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网络黑产,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

企业层面:企业层面的治理和防护,主要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技术维度,通过技术防护机制的升级,应用人工智能等手段,自动拦截非法攻击和虚假订单、机器注册,保障平台安全运营。

第二个维度是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制定严格的员工手册、编辑规范、执行方案等措施,从“人”的层面堵住漏洞,完善内部纠察体系。

用户层面:其实很多网络黑产,离不开用户的参与,我们大量的小白用户,就像在校学生、全职妈妈等,被网络黑产组织者蒙骗,参与进来网络刷单的下游链条,无形中充当了“帮凶”。正如新京报此前的报道,不少大学生参与到“小红书”平台的代写、代发和刷量服务中。

这就需要我们的用户行动起来,和不法分子划清界限,摒弃一夜暴富的思想。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善用互联网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成为网络清朗空间的共建者和守护者。

当然,网络黑产的治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奏效,我们一方面要网络黑产做斗争,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专注自己的业务,修炼内功才是最关键的。像京东、阿里、美团等每年都遭遇大量的网络黑产集团攻击和勒索,但只要自身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企业依然高速发展。

网络舆情反思录:媒体和公众独立思考的边界在哪里?

知名媒体人曹林,做过一个颇为有名的讲座《远离满脸10万+欲望的自媒体病人》,在他看来媒体人在新媒体思维的转型中,一不小心就在嗜血的“10万+”欲望里迷失,在喧嚣的营销氛围里,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沦为舆论情绪的推手,从而丢掉了媒体人的新闻本分。

一段时间以来,豆瓣刷分案、企鹅号盗库案、拼多多200亿薅羊毛事件频频刷爆我们的朋友圈,事发后我们的公众甚至媒体,在一片嘈杂的声音中迷失方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云亦云,随风而动。这样不负责的传播和报道,以及造谣诋毁、攻击谩骂、煽动读者情绪等等行为,都使得真正的事件得不到讨论与解决,反而有时候掩护了不法分子撤退。

多起互联网热点舆情后来都遭到了反转,然而事件过去多天后,大家在痛骂受害企业,还有多少人关心那些个黑产、刷单集团呢?

所以我一直呼吁我们的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从业者,不要为了追求爆款文章而忽略了对新闻事件的追踪和探究,助长了网络不正之风。长期下去,伤害的还是我们身处其中的互联网生态,如果生态都不健康了,我们依附于生态的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写在最后:很多人说网络黑产之所以这么猖獗,是因为法律法规的滞后,让这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我看来,这是过去式,这两年随着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的加速行动以及司法部门的立法提速,同时加上净网、剑网行动的展开,网络空间逐步变得清朗,有序、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生态正在朝我们走来。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留言探讨,微信:dingdaoshi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反思网络黑产和虚假刷单:行业何以高效健康发展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