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并购与反并购的案子真是多啊,万科和宝能系的“万宝之争”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汽车之家与澳洲电讯、平安信托的案子正在胶着,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的案子又节外生枝。
随着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步伐越来越多公司参与进来,关于私有化、借壳、并购的事情就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相互征伐,反目,软磨硬泡,强攻霸占等等各种招数都出来了。“爱美不和”就是这样一桩典型的戏剧性竞购案,而且还掺杂了此前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一案,以及爱康国宾状告美年大健康侵犯商业秘密和著作权一案。细说起来,真是案中案,戏中戏,好不热闹。我们今天就来理一理这其中的蹊跷之处。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8月31日,赴美上市不到18个月的爱康国宾宣布私有化,创始人张黎刚及方源资本组成财团提交了无约束力私有化要约,报价为17.8美元/ADS。仅2015年,就有超过30家中概股公司宣布了自己的私有化计划,爱康国宾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资本运作,没有引起任何媒体过多关注。
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2015 年11月,就在爱康国宾宣布私有化的3个月后,借壳江苏三友上市的美年大健康公司宣布将联合包括华泰瑞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红杉坤德投资管理中心等投资机构,正式向爱康国宾发出私有化要约,价格22.0美元/ADS。
美年大健康为什么要竞购这家同行呢?民营体检领域有三大巨头,分别是爱康国宾、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前两者偏向中高端客户群,美年属于中低端。美年大健康一直谋求收购高端业务,来补齐自己的业务短板。所以,此前美年大健康就全资收购了慈铭体检,如果再把行业老大爱康国宾收入囊中,那就稳稳地控制了民营体检的市场。控制了市场份额,也就有了话语权,议价权等各种好处。
但是,爱康国宾作为行业老大,怎么可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呢?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在美年大健康宣布参与爱康国宾私有化的当晚,就明确表态,“我和方源资本完成私有化的决心不会有任何变化,我不会将我拥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给任何第三方。”
爱康国宾的强硬态度让美年大健康吃了个闭门羹,但是资本的嗜血性是不会就这么知难而退的。就在美年大健康第一次提出竞购的一个月之后,又将竞购价格提高到23.5美元 /ADS。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强买强卖。
事情眼看就这么僵持住了,但是案中案来了。2016年3月10日,爱康国宾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实名举报美年大健康及其实际控制人俞熔违反《反垄断法》。目前,商务部反垄断局已接受了爱康国宾的相关举报材料。
这个案中案起因发生在2016年3月初,停牌长达7个月的美年大健康的壳公司江苏三友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天亿资管、东胜康业、韩小红和李世海4名股东持有的慈铭体检72.22%股权,交易作价26.97亿元。此前,美年大健康已持有慈铭体检27.78%股份,慈铭体检是上市公司的参股下属公司。若此次收购完成,慈铭体检将成为美年大健康的全资子公司。
在上述交易中,天亿资管为俞熔实际控制的公司。爱康国宾认为,2015年11月,俞熔通过天亿资管收购慈铭体检68.40%股份的交易完成后,俞熔即已取得了对慈铭体检的独家控制权,构成了“经营者集中”。而且两家公司2014年度的中国境内营业额均已超过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当中的申报门槛,该交易应在第二次收购(即俞熔通过天亿资管收购慈铭68.4%的股份)完成前,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申报。而据爱康国宾了解,俞熔和美年大健康并未在收购完成前向商务部提交任何关于该次交易的申报。
也就是说,美年大健康并购慈铭体检这个案子有可能违反《反垄断法》,如果最后判定违反,那么此项收购可能泡汤,还得面临资金惩罚。
在爱康国宾对媒体发布实名举报美年大健康的公开声明后,界面新闻记者曾收到美年大健康针对此次举报的相关回复:“从体检市场占有率的角度,专业体检机构集中度低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前三大机构(美年健康、慈铭体检、爱康国宾)的合并市场占有率仅为2.6%(海通证券研报),健康体检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全国有数千家公立医院和其他专业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并不存在所谓垄断的事实依据。”
而今年5月22日,美年大健康在一场针对广大投资者的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从公立医院内设体检中心和专业体检机构的竞争看,二者的市场运作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由于国内公立医院是以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为主要服务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因此,体检业务并不是公立医院的发展重点,公立医院一般也不会主动的采取市场化营销手段参与健康体检市场的竞争。”
这就有些尴尬了,明明两个多月前,美年大健康还认为健康体检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全国有数千家公立医院和其他专业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后并不具备所谓垄断的事实依据,这会儿又说公立医院不会主动采取市场化营销手段参与健康体检市场的竞争,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
这还不算完,另一个案中案就是,今年5月爱康国宾召开媒体发布会称,爱康软件开发系统的前员工跳槽到美年大健康全资子公司“美东软件”工作,盗取原公司体检管理软件源代码,侵害了爱康国宾集团的健康体检软件系统著作权,已在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对4被告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合计人民币5300万元。这是爱康国宾第二次起诉美年大健康。上一次是,今年1月,爱康国宾诉美年侵犯商业秘密,前员工牟某窃取投标底价、客户信息等跳槽至美年。更早之前,爱康国宾已经起诉过牟某,该案牟某已于2016年1月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4个月。
热闹吧?好吧,我们先抛开上面这些争斗,来预测一下最终的结果如何。
有人说,美年大健康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收购爱康国宾的股票,超过51%之后就可以换掉张黎刚。但是,爱康国宾也不是吃素的,制定了一个“毒丸计划”。所谓“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也就是摊薄股权,同时也增大了收购成本,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无法达到控股的目标。而爱康国宾董事会设置的是收购股份达到10%即触发“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这一反收购措施,于1985年在美国特拉华法院被判决合法化。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是采用了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不仅如此,爱康国宾的另一个杀手锏是,爱康国宾是VIE结构,而张黎刚是VIE结构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意味着张黎刚对爱康国宾在境内资产具有实质性的掌控权。根据以往的各种跨界交易来看,没有VIE实际控制人的配合,要完成并购简直是天方夜谭。而美年大健康的算盘是,只要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张黎刚就会妥协,但是,近期张黎刚在战略发布预沟通会上已经旗帜鲜明地表态:“让支持恶意收购的资本走开”,还对媒体表示,“我不会损害公司的股东利益,但是对于我持有的股份,无论敌意方出什么价格,我不会把我自己的股份卖给敌意方,请那些加入敌意方的财团成员不要被误导了、也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我也请中国股市的投资人不要被误导了、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敌意收购方注定将失败,我不会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与价值观。”
回想2001年著名的新浪控制权之争,如果没有王志东后来的配合,也是不会顺利完成过渡的。退一万步说,万一美年大健康竞购得手,张黎刚也会带着管理团队出走,另起炉灶自建平台,失去灵魂人物的爱康国宾将徒具空壳,原有客户很可能会大量流失,这对爱康国宾是灾难性的后果。而对于美年,则什么也得不到,其向投资人承诺的美好前景也很可能化为乌有。
当然,大家都不想让事情闹到这种鱼死网破的地步,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不欢而散,你干你的美年大健康,他干他的爱康国宾,你们市场上较量个高低,至少能让消费者多一个选择,也好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干嘛非要在资本市场上搞得你死我活呢?
作者 王长胜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爱美不和”的并购战争恐将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