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的电动车正在不断“劝退”潜在的车主

“自燃吗?不自燃不买。”

这是一位网友在微博的特斯拉广告下方,充满揶揄意味的一句留言。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折射出近期电动汽车频繁“燃烧”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在上海特斯拉地下车库自燃事件尚未公布正式调查结果之际,近日,美国旧金山一辆停在用户私人车库里的特斯拉Model S又发生自燃。幸好消防队员及时扑灭了火势,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而关于起火的原因,当地消防部门表示正在进行调查。

另外,前不久一辆蔚来ES 8在其官方授权维修中心进行维修时发生自燃,也引发了外界关注。事后,蔚来官方发布公告表示:导致车辆自燃的原因是该车辆此前底盘曾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电池短路,最终发生自燃。

由于公众的高度关注,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品牌纯电动车近期的自燃事件,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无论是哪一个品牌发生的自燃现象,外界可能都无法真正了解到背后的原因,厂家一定会找出更多第三方问题,而车主未必都会认同。

不可否认的是,频繁的自燃事件令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潜在用户,在选购时多了一丝隐忧。

新能源车自燃引发的安全话题
频繁自燃的事件让消费者担忧的同时,很多人也都在疑惑:为什么电动车会自燃?电动汽车是否安全?

两周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多媒体对每年数千起燃油车自燃致死事件视而不见,却对一次没有人员伤亡的特斯拉车辆自燃事件采用双重标准。

言下之意,这么多燃油车自燃你们媒体不去关注,我们才几辆车出事就连篇报道,实在是太“偏心”了。那么,媒体是不是很过分?

老话讲:抛开基本比率谈概率,都是耍流氓。这里先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自燃概率做一个对比。

电动车方面,以目前行业标杆特斯拉为例。根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的自燃事故约在50起左右,而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成立至2018年底,特斯拉总计售出车量接近50万量(其中2018年共销售24.5万辆)。由此可以推算出特斯拉的自燃率约在万分之一左右。

燃油车方面,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消防部门早在2011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而截止2011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为329万量,基本均为燃油车。如此可以粗略计算出,2011年上海地区汽车自燃的几率超过万分之二。

当然,上海地区燃油车的自燃率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仅从自燃概率上来看,特斯拉汽车的自燃率相比传统燃油车并不夸张,甚至是略低一点儿。那么,舆论为何如此关注电动汽车的自燃事件?因为这几方面因素:

首先,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纯电动车的车龄都相对较短,同时纯电动车的市场保有量远不及传统燃油车的百分之一。这样的前提下,现阶段纯电动新能源车的自燃概率显然缺乏说服力;其次,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都是标榜着“高科技、先进技术”的科技企业,公众自然要给予更高的期待。尤其是近几年刚刚上市的一些电动汽车就频频出现自然现象,如果在更长年限后随之出现了电池以及元器件老化,自燃概率是否继续增加?

这个问题,谁也不敢打保票。有出行领域的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电池和车内的连接件。电池是因为目前电池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车辆续航,从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或提升充电功率,而目前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松下,都无法保证完全的安全。另外由于电动车的连接件都是大量使用高压线束,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机械以及油管路连接,虽然能量损耗低,但自燃的风险也更高一些。”

的确,电池能量密度直接影响到续航里程;而高压线束这一电动汽车中所有重要部件的关键连接件,更是对散热、阻燃、使用寿命、导体电阻方面有着极高技术要求。

当一些电动汽车企业为了解决续航焦虑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时,这一块的隐患自然也就随之放大。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普遍使用三元锂电池,实际上就是将大量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捆绑在一起。尽管电池企业和车企做了相应安全措施,但由于其物理特性,现阶段依然很难完全规避风险。至于各企业在高压线束及其他关键部件方面的技术水平差异,也会导致隐患的可能性参差不齐。

从自燃的概率上来看,即便电动汽车的自燃概率低于传统燃油车,但由于其本身的产品特性和公众的期望值,会更容易被媒体所关注,这也导致相关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扩大。对于马斯克而言,既然认了媒体曾经做出的“硅谷钢铁侠”美誉,就别抱怨公众对特斯拉如此高的要求。

换个角度看,这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作为面向未来的明星企业,鲜花掌声和质疑指责本就是对等的。更何况对于售价数十万元人民币的高档电动汽车而言,自燃问题本身就要比大多数的十万元级别燃油车更容易引发焦虑。

这些高关注度,在企业获得成功突破时会是一种助力,在企业遭遇困难时也将成为一种阻碍。而现在自燃问题的关注度,就是横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每一次事故都是对一些用户的劝退

没有人会否认电气化、智能化是汽车工业的未来。不过就目前来看,受制于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力和技术瓶颈,大部分中国用户在选购纯电动产品时,多少会带着一些规则和限制后的无奈。

而消费者在作出选购纯电动汽车的决定后,最大的顾虑除了续航能力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自燃事件的频发也使得车辆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更多用户的焦虑重点。

对此,懂懂笔记在北京和深圳的纯电动汽车专卖店分别走访了多位准车主。对于自燃的风险,他们的态度都非常明确,都强调无论如何安全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这几次部分品牌的自燃事件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电动汽车的选择。

其中,北京消费者曹先生对懂懂笔记表示:“我真不想买纯电车,但手里只有新能源指标。原本打算买(某品牌)来着,后来看到武汉那个自燃的事儿,虽然不是电池的原因吧,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现在也在看其他一些品牌。”

由此可见,现阶段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信任度并不高。而且,由于媒体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度关注,每一次的负面消息也会直接用户的购买决定。可以说,在当下这个前期培育市场的重要过程中,每一次诸如自燃这样的负面消息,都会严重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必然要承受的成长阵痛。

对于仍在发展初期的纯电动汽车行业而言,从业者应该清楚认识到,现阶段选择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绝大多数用户,或许并不是因为你的汽车已经做到足够优秀,而是因为更多客观原因所致。

众所周知,时间对于正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比拼的年轻企业来说有多么重要。此前,车和家CEO李想就曾坦言“自己的资金窗口期只有一年”。所以,对于他们而言需要尽快让自己的产品上市销售,从而让资金流动起来。但是,时间紧不是忽视安全的理由,新闻中的自燃事故也提醒着行业内的从业者:不能因为追求高续航、快速充电而放松对安全的重视。

从现阶段来看,大容量电池和超快充电是已经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选购的必备条件。但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高度安全的基础之上,一款优秀的产品除了上述条件,同时要关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电池系统的长循环寿命,否则就别嗔怪媒体的“偏心”和“热情”。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自燃的电动车正在不断“劝退”潜在的车主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