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故事告诉你,大数据与城市发展的新关系

经过几年发展,大数据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名词,而是深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日常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你可能感觉不到它,但你有可能正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生活。

究竟大数据如何为我们生活带来改变的,安利几个中科曙光正在进行中的故事。

故事一

前些天我进了趟城。是哪里呢?二环边上。每次进城都有收获,这一次见到、还体验了传说中的道路自助停车。请注意,不是自动识别车牌、抬杆,自助缴费,离场的那种。

而是这种。自助停车、自助离场、自助缴费,没杆、没收费员。

根据规划,2019年年底,北京全市路侧停车将实现电子收费全覆盖。具体计划会分三步推进:2019年1月1日起,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2019年7月1日起,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实现全覆盖;2019年12月1日起,全市要实现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我体验的大概就是西城区的。

感受呢?挺方便,自给自足,不用跟收费员扯皮(之前这样的事挺多)。如果说唯一的缺点,那就是太贵了,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挣得太少了。

它是怎么实现的呢?看起来似乎只有一个摄像头,实则整个过程经历了大量的数据交换和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记录车辆信息、位置信息、停车时间,停车费用,如果车主不按时缴费,还涉及到信用管理等。

停车和大数据竟然有关系,没想到吧。

经过这样的改造,通过经济杠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让真正有需求的人有地方停车,让停车变得更规范。

故事二

夏天了,夜里约上三五好友街边撸串哈啤酒,好不惬意。不过,附近的居民就惨了,可能半夜没法休息,可能第二天面对的是一地垃圾,可能被堵的连正常通行都难。

这事搁谁都得生气,于是投诉,但新的问题来了,公安说只能管一部分,城管也说只能管一部分,街道办也是一样,一天天上班就挺累了,再这么一折腾真是身心俱疲。

该怎么解决?其实已经有很好的实践了。

核心纲领: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街乡吹哨重点是强化街道乡镇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功能。部门报到,则是执法力量到街乡综合执法平台“报到”。

事实上,目前不少街道乡镇已建立实体化综合指挥中心,按照“区属、街管、街用”的原则,采用“1+5+N”模式,即以1个城管执法队为主体,公安、消防、交通、工商、食药等5个部门常驻1至2人,房管、规划国土、园林、文化等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

所以,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处理起来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上报一次就够了。

可能有朋友会问,这和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因为信息上报和指令下发、流转,依托的都是大数据平台。

故事三

前不久,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地震,而成都做到了提前预警,由此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提前10秒,将减少39%伤亡;提前20秒,可减少63%伤亡。

事实上,每年我们都会面临像台风、洪水、火灾这样的重大灾难,而当前大部分事件都是按照事前预案,事发期间处置,事后总结归档这样的步骤来处理。众所周知,亡羊补牢的效果不如防微杜渐。假如能做到提前预测,损失将大大减少。

其实,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能做到像成都预警地震那个程度,比如预测台风、天气、泥石流、洪水等。

这其中,大数据的作用可以说无可取代。通过态势感知、预警监测、决策分析,进而为常态联动、应急处理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背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态势感知就是数据监测,预警监测、决策分析是数据分析,常态联动、应急处理是数据的高效流转。

好处就不用我多说了,城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城市管理从被动反馈转变为主动出击。

故事四

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同时也正在成为劣势。制造业成就了中国,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当人口红利难以维系,城市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必由之路。

当下,科创板火热,科技创新热情高涨就是经济转型最好的写照。

这和大数据也有关系?是的,科技创新离不开各种新技术的加持和支撑,大数据就是其中一种。

比如,要进行信息网络构建的研究,就需要具备网格计算/边缘计算能力,对应数字化的支持则需要有云计算基础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要研究大规模机器学习,则需要配套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对应的数字化需求就是高性能计算中心。

显而易见,大数据能够加速城市经济转型的进程。

四个故事讲完了,大家或多或少都亲身经历过。换句话说,这些并不是愿景,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故事有的很小,就是一个停车问题,有的很大,涉及到整个城市的经济转型,但看得出,无论大小,大数据在其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也就不难想象到为什么全社会都对大数据如此重视,因为未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未来的生活更令人向往,而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一大批在大数据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厂商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曙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面讲讲曙光在大数据方面的故事。

曙光大数据&城市新发展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2019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暨中国(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曙光大数据专家王琦以“数据智能助力城市新发展”为题,从城市转型的四个层面入手,讲述了曙光如何从“点-线-面-体”助力城市释放数据价值,全面拥抱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点”指的是城市中单一节点问题的处理,例如停车难、公共空间侵占等。故事一就是“点”的问题。而曙光能够通过智能识别硬件、数据感知、视频监控系统等点滴技术来解决这些“点”问题。

“线”指的是基层治理中的跨部门联动问题,例如服务便民事项、安全事件应急等。故事二和三便属于此类问题。曙光大数据支撑平台可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内各基层部门应用信息的接入、汇聚和整合,方便进行一体化指挥调度、多部门联动、精准管理,进而解决“线”的问题。

“面”指的是以产业升级为代表的城市发展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撑和脊梁。故事四就是这类问题。曙光大数据应用集群可打造开放的信息系统,把数据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进而促进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体”是最终目标,也就是智慧城市。前文没讲故事,它却是我们的最终向往。曙光通过城市数据中心可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仪表盘”管理方式,为城市管理做到了经济一张图、安全一张图、政务管理一张图、指挥一张图,促使经济运行更合理、城市环境更友好、民生服务更到位、行政管理更高效。

“点线面体”,看得出曙光不仅有解决上面四个故事中提到问题的能力,还具备推动城市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实力。毫无疑问,大数据在城市新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曙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作者 吴玉征          大数网创始人。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四个故事告诉你,大数据与城市发展的新关系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