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司日前宣布确认收购日本软银集团所持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股份,占股约84.3%。总对价分三期支付,目前预计约为86亿美元。据了解,Supercell由6名资深游戏开发者在2010年创立,总部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并在旧金山、东京、首尔和北京设有办公室。旗下拥有《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海岛奇兵》和《卡通农场》这四款超级现象级产品。
我粗略计算了下,腾讯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的84%股权,无形中对这家企业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以上。如此小的公司(180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估值,相当于这家公司每个人值6000万美元。这样的比例,震惊了全球科技和资本业界,这起收购案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高并购案,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
相比之下,中国媒体对supercell的报道略显冷清,远不及吴亦凡被曝睡粉丝的报道热情。6月22日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内容“为什么腾讯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在朋友圈、微博刷屏,反而一些明星和粉丝恋爱就能引发全民关注”。有不少国内的创业者参与了互动,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supercell这家公司知名度不高,86亿的金额虽然非常骇人,但这只是腾讯的收获,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看来,即使在嗅觉敏锐的中国互联网创业人群中,虽然经常玩supercell旗下的几款游戏,但对supercell公司的了解也近乎空白。如此优秀、特别的一家公司,所引发的关注和讨论也太少了,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中国产品型的公司,到底能和supercell学习什么(备注:这里说的是产品型驱动的公司,营销和烧钱驱动的公司请绕道)?
阐述这个观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业界对这样公司成功之道普遍的答案分析。在外界看来,supercell之所以如此成功,最关键的点在于:洞悉手机娱乐短平快的本质,抓住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