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奢侈品,能让人的社交圈得到提升吗?

我们总是喜欢看到这些桥段——有钱人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并“打脸”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穿拖鞋、白背心的广东大叔,是家里有10栋楼的富豪;比尔·盖茨的女儿穿衣朴素,都是商场中的平价款,却比很多富二代要更有素养……但这些段子看看就好,现实生活中“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简单举个例子,很多高级酒店会在门口放一个提示牌——衣冠不整者恕不接待。这也从侧面表面,对一个人实力、素养的认知,首先是从穿着、打扮相关的衣服、饰品、包包等方面进行判断。而划分市井与精致之间的分割线,就是奢侈品。纵然目前有“穿奢侈品就是暴发户”、“奢侈品代表不了品味”等言论,但听起来都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奢侈品与大学文凭类似,其实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大学文凭,能够让人“敲开”大公司的门。而奢侈品,则能让人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快速去提升自己的社交圈。这是因为,当人们身上有多件奢侈品后,能够帮助更高级别社交圈中的其他人迅速确定你的地位、实力等。如此一来,其实就变相降低了人们融入更高级别社交圈的成本。

想象一下,当你与更高级别社交圈的人还素不相识时,奢侈品能够大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LV包包,到阿玛尼的衣服,再到百达翡丽的手表等,其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实力,并有极大可能接纳你。在无形中,奢侈品其实就在将人的社交圈得到提升。

从理论角度看,奢侈品也承载着更大的文化价值。法国哲学家鲍德里认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其实都是些“符号物体”——商品的功能发生巨大变化,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象征的文化价值。而制作精良、价格高昂、有着悠久历史的奢侈品,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也被更高级别社交圈的人所承认。在奢侈品共同的“符号”影响下人以类聚,就会对社交圈的提升带来更大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作为提升社交圈的“敲门砖”,毕竟只是起到“通行证”的作用。在进入更高级别圈子后,人们能否留在这个社交圈并稳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还是需要自己的素养、见识、眼界等。如果只有奢侈品却没有相应的个人无形资产,那么意义也并不大。

年轻人不应该因没有奢侈品而自卑,但也更不应当因有了奢侈品就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有着极高的人格魅力,在任何社交圈子其实都无往而不利。所以在与别人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奢侈品对提升社交圈的作用,也不能过度仰仗奢侈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才是让人们在社交关系中不断发光、吸引他人朝自己聚集的不二法门。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消费奢侈品,能让人的社交圈得到提升吗?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