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去健身房了?
这可能是今年很多人心中的隐痛。除了你家附近的健身房可能已经付不起租金和工资永久歇业,你可能也过不了后疫情时期留下的心理关,如果是戴上口罩扎堆去人群里锻炼身体,伤身效果比健身效果还显著。
今年,全球的线下健身行业都将在无比艰难地自救求生,健身房在做直播课,健身教练们化身做主播,但这仍然难以挽回线下业绩惨淡的现实。
与此相对的,则是家庭健身硬件产品的热销和互联网健身APP的火爆,广大人民群众无处安放的健身热情仍然找到了可以释放的空间。
线上互联网健身的火爆是由于疫情黑天鹅导致的“短暂迁移”,等疫情回归就会退潮,还是可能成为未来健身行业的新常态?我们自然不能给出百分百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不过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Mirror最近被5亿美元高价收购的案例里,来一起发现线上互联网健身正在引爆的新趋势。
效果“看得见”,智能健身镜的“成功秘诀”
“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童话《白雪公主》当中的魔镜已经走进了现实。
Mirror是2016年在纽约成立的一家互联网健身公司,在2018年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Mirror展出一款与公司名相同的旗舰产品“Mirror”。而Mirror正是一款跨越传统健身设备的创新产品——一面智能联网的全身镜。
Mirror首先真的是一面镜子,只需挂在卧室或客厅的墙上,就可以无缝地与居家环境融合,只需几块瑜伽垫面积大小的空间,就可以变身一间私人高端健身房了。
Mirror开启之后,就是一款酷炫十足的智能硬件了。这块“智能魔镜”配有LCD面板、立体声扬声器、摄像头和麦克风等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双向交互式健身体验,同时配合附赠的蓝牙心率监测器和健身辅助器材来增强锻炼效果。可谓是照着镜子,就能把自己变成世界上最靓的那个仔。
这块智能全身镜有以下特点:
1、智能镜其实是一套健身系统。用户可以通过Mirror账号登陆系统,记录自己的身体状况数据。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个人需要来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课程计划。目前,Mirror可以在线提供瑜伽、普拉提、有氧运动、拉伸运动、力量训练和拳击等一系列健身课程。
2、由于Mirror由镜子和LCD屏幕组成,用户可以一边观看教练的直播或者录播教程,一边通过镜子来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动作。这一点正是魔镜的创新之处,尽管无法获得教练的现场指导,但是几乎可以身临其境地对比自己和教练的动作差异,并且能够直观看到自己健身的状况。这种沉浸式的锻炼氛围,几乎可以媲美健身房的环境。
3、由于用户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率监测器、苹果手表等设备将身体数据传输给系统,系统通过专有的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目标、运动数据和身体特征数据情况给予实时反馈。教练将更容易根据记录下的完备用户数据,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4、这一硬件的天才创新之处在于,用镜子来唤醒人们的健身欲望。任何一个经过这面镜子前的用户,都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身材,相比较于那些APP的定时提醒、打卡奖励,更加的直观和便捷。健身之后,完成训练任务,看着漂亮的健身数字和大汗淋漓的身体,无疑是对用户最佳的奖励。“看得见的效果”,几乎是这款健身魔镜能够火爆的主要原因吧。
Mirror智能健身镜,尽管目前只在北美销售,但两年时间会员人数已达到上万人。今年因为疫情爆发的原因,其销量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亿美元。
正是在这一市场利好的形势下,近期一家技术运动服装公司Lululemon ,也是Mirror的前期投资者,宣布将以5亿美元收购这家互联网健身公司。
那么,到底为什么Mirror会如此大受欢迎呢?
首先,自然是大环境影响。家庭健身早已是美国社会的普遍生活方式。据数据调查,美国家庭健身领域的消费额,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47亿美元。
其次,具体到Mirror的产品优势,这块智能设备相比较线上健身应用Peloton的自行车或跑步机,更节省空间,价格更便宜,一块没有入门门槛但又包含各种健身课程的镜子,仿佛就是一位全能家庭健身教练,可以给全家人提供个性化的健身计划,甚至包括孕妇、孩童、老人和运动康复等特殊群体。
再则,Mirror的性价比要远远高于线下健身房。美国健身房的私人培训每半小时的收费可高达100美元,但这款智能魔镜每月只需39美元订阅费。即使是Mirror的私人一对一培训课程每30分钟仅售40美元。此外,Mirror每周提供的线上直播课程,能够让健身教练给予用户更专业的指导。一对一、一对多的高性价比服务,用户自然会欣然买单。
尽管说居家健身没有线下健身房那种一起挥汗如雨的锻炼氛围,但是Mirror打造了一个更为私密又高度个性化的健身空间。而且在美国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热衷健身但又不能去健身房的人们更容易选择这样一款高性价比又高颜值的居家健身产品了。
当然,我们希望更进一步追问下,像Mirror以及Peloton这样的云健身产品,仅仅是疫情期间的一时火爆,还是会越来越成为健身行业的主流“新常态”呢?
互联网健身VS传统健身,新趋势正在到来
在搞清楚这一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对比下传统健身和互联网健身的差别,也就能够看清健身行业正在发生的全新趋势。
去年,国内已经创办有20年历史的连锁健身房企业浩沙健身闪崩,倒闭、跑路,只剩下一众欠薪的员工和无法退费的会员艰难维权。
浩沙正是传统健身房的代表。传统健身房的盈利模式为依靠薄利多销的方式大量卖卡拉拢会员,同时也要负担场地租金、器械以及人工成本。高投入和慢回本,需要健身房以非常严格细致的资金管理和能够吸引会员持续消费的私教课程等来维持收益。
而如果一旦企业依靠大举收购、扩张的方式,但对现金流和经营管理无法进行有效管控的方式来做大连锁健身房,这样就只能加速企业的衰亡。
不过,健身行业乱象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是一些皮包健身房以预售办卡的方式,吸收大量现金,最后卷钱跑路,留下被欠房租的房东和提前缴费的消费者哭诉无门。
而花式会员推销和健身中的私教推销,则是健身房最经常会的套路。年后雄心壮志,很快偃旗息鼓的办卡会员的会员费构成了健身房的基础收入,而那些套路相同、话术相似的私教课才是收入的大头,一套课程下来至少花费过万。即便会员能够负担这笔私教费用,但选择合格的私教也有很多坑等着。
从根本上来看,线下健身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具有激励氛围的公共健身空间、一套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专业健身器材、一套有一定壁垒的专业健身知识和个性化的健身辅导体系。但是面对日益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积弊已久的传统健身房其实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健身人群和健身需要,互联网健身早已是站在风口上准备乘风破浪了。
现在专业健身知识和健身课程,其实又是一种完全可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容,十分适合通过线上APP和视频教程的方式来满足初级健身爱好者的需要。此外,大量的有氧健身方式并不依赖于过于专业的器械,在线健身可以满足多种有氧、塑形等锻炼需求。另外,户外的和居家的健身方式又具有个人性和私密性的特点,可以避免在公共健身房被各种打扰的状况。互联网健身的最大优势更在于,因为头部聚集效应,可以筛选出业内最顶级的健身教练,制作高水平的健身教程,同时私教们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在线辅导,获得更多收入。
也就是说,互联网健身可以很好地补充传统健身房无法满足的需求和替换的场景。除了传统健身房所具有亲身指导体验和相互监督的健身氛围难以替代,互联网健身正在以免费或极低的线上会员模式和完整的运动健身的布局,来颠覆传统健身的经营模式。
一方面大幅降低普通人获得专业健身指导和训练的门槛,极大地扩大基础健身人群基数;一方面又通过各类智能硬件、辅助训练器械、运动服装等新场景拓展来扩大健身版图,来构建户外健身和居家健身的生态系统。
(数据来源:易观数据)
以美国的Peloton和中国的Keep为代表,互联网健身正在构建出成熟而完整的线上健身的商业版图。而Mirror则直接以一款创新性的智能硬件,就直接打通了居家健身和专业健身房的最后的壁垒,让用户几乎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私教辅导的体验,保证健身效果的达成。
现在,互联网健身已经完成初期的市场探索和产品布局,即使没有这场突然而至的疫情,也会进入高速发展的爆发期,而传统健身业也将迎来要么变革求存、要么固守淘汰的“至暗时刻”,只不过这场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奔向互联网健身战场的冷思考
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全球各国的健身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不均衡的。相较于欧美地区的全民健身的普及程度,亚太地区的全民健身较高的地区也仅仅是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而我国的健身普及程度依然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中产人群,健身人口的占比要远远低于美国20%的占比,仅仅是人口数的3%左右。
这对于我国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健身行业来说,自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随着互联网健身提供的免费应用和工具能够获得更大规模的健身人群。比如,据Keep公布的数据,成立5年来已经累积了近2亿用户和36亿条用户行为数据。挑战在于受限于中国用户的收入水平和低付费习惯,造成绝大多数用户难以转化为有效的营收。尽管Keep有如此大的用户注册量,但真正活跃和付费用户仍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Mirror智能健身硬件之所以获得市场青睐,既得益于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和线上健身模式带来的全新变革,又得益于美国庞大的健身人群和高意愿的付费要求。因此,这一模式对于国内的健身市场而言,仍然可能过于超前。
毕竟Mirror的单价在上万元左右,功能单一,且还有基础的会员订阅费和更多的收费课程,即便进入中国市场,也更多会面向高端消费人群。而更可行的商业模式则是互联网健身应用和电视家电企业合作,推出合作的订阅内容,使得用户不用额外购买健身硬件,又能够享受足够专业的健身内容。
但是Mirror代表的创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以及增值会员的盈利模式,仍然是我国互联网健身值得借鉴的。
一方面通过免费模式扩大用户基数,另一方面通过优质的私教课程运营提升用户的消费意愿和支出,通过平价的健身硬件和周边来增加平台的营收,成为互联网健身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其中创新的硬件体验和专业化的内容,将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
根据我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远景规划和国家体育总局所公开发布的宏观数据推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基础阶段体育健身人口可能会增长至3.25~3.5亿左右。在全国总体的体育健身人口中,可能会达到65%~70%的占比。
面对如此庞大的蓝海市场,我国的互联网健身产业必然会迎来一轮长期的爆发增长。但是正如传统健身房的极速扩张的教训而言,过于激进的发展策略并不能保证任何一家企业就可以满盘皆赢。健身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持续精细化的经营和优质的服务才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逻辑,对于传统健身还是互联网健身来说,都是一样的。
对于像Mirror这样以智能硬件为突破点的产品,如果未来将硬件的价格大幅降低或者以接近免费的方式推行,以会员模式长期维持营收,可能会有一天真正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我们也仍然要扎心的问一句,你的客厅有足够的空间来放下那面“魔镜”和瑜伽垫吗?
作者 脑极体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人工智能、流媒体、海外科技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火爆的智能健身镜,照见互联网健身“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