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科技赋能,城商行为何都瞄准全闪存?

后疫情时代,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正在提速。

根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0年银行业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手机银行交易达1919.46亿笔,同比增长58.04%;网上银行交易达1550.30亿笔,同比增长9.68%……云柜员、人脸识别、智能助手等应用纷纷上马,科技赋能已成大势所趋。

在众多银行中,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愈发受到关注。不仅因为城商行数量庞大,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更加重要的是,城商行有点像银行业的“夹心层”,需要与大型国有银行地方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互联网金融等多方竞争,其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关乎到未来生存与长远发展。

其中,数据基础设施的变革是城商行头等大事,它是城商行实现数据驱动的“价值型银行”的基础,支撑起城商行多维度、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而随着转型深入,一个现象在城商行中也愈发明显:即从传统Active-Passive两地三中心向双活两地三中心架构升级,存储则全面转向全闪存化。

为何城商行的数据基础设施变革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切还得从城商行的应用变化谈起。

业务驱动数据基础设施变革
过去,城商行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有迹可循,小型机+国外中高端存储的组合成为大多数城商行的标配。这对组合稳定、可靠,尤其受到银行交易、清算、转账等AB类业务的青睐。但随着5G、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融入到银行业务之中,业务发展与变迁、安全可控以及业务连续性的新要求让城商行数据基础设施加速开启变革。

毫无疑问,城商行业务形态的巨大变化首当其冲。以交易为例,双十一或者618零点的海量交易峰值突破上万TPS的情况之前从未出现过,但近年来在多家银行频繁上演,这些新场景对于交易业务的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又如,2020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352.25亿笔,小额、高频的移动支付成为常态,每日的清算跑批业务对于存储性能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其次,降本增效和安全可控正在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课题,也驱动着银行数据基础设施加速变革。事实上,大型机或小型机+高端存储的组合不仅扩展能力有限,而且成本高昂,已经让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堪重负,而安全可控这条红线也愈发重要,因此这些年大行纷纷推动“主机下移”、“新一代核心系统”等项目。同理,越来越多城商行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需要通过新一代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确保安全可控的同时,实现对业务敏捷高效支撑。

其三,随着城商行大量业务线上化和智能化,带来了业务类型丰富化、业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愈发频繁与紧密以及数据量的急速增加,对于业务连续性要求变得前所未有的高。《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最新规定,AB类业务灾难恢复要求在5级以上,业务中断需要低于15分钟。事实上,无论是从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还是出于线上业务体验的有效保障,极致可靠的业务连续性都成为城商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例如,在疫情期间,云柜员业务迅速成为多家城商行的核心业务,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传统网点地理空间、营业时间、人员规模的限制,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到传统网点的各种金融服务。云柜员需要采用大量AI技术、业务并发程度高,需要高性能、稳定、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来充分保障用户体验。

综合因素叠加,使得当前大部分城商行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上都瞄准了全闪存方向。这要得益于中国存储厂商近年来在全闪存技术、产品、方案上不断进步,甚至逐渐开始领先,使得城商行掀起了一股采用全闪存风潮。

全闪存在城商行加速普及
IDC《全闪存数据中心白皮书》认为,未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核心点:安全可靠、降本增效、数据创新、实时敏捷和智能管理,而全闪存具有高性能、高密度、高可靠和低延迟的特点,单位能耗带来更高的性能和容量,是当前城商行数据基础设施的主力军。

具体从产品更新换代、应用变化和技术团队等多个角度来看,全闪存的确是城商行未来数据基础设施的首选。

首先,大部分城商行普遍面临着上一代数据中心设备服务年限够长、产品需要更新换代的阶段。例如,河北银行作为全国首批五家城市合作银行试点之一,上一代存储和存储网络都是采用国外品牌,服役年限达到八年,面临着产品更新换代的硬需求。

另一方面,全闪存近年来不断发展,在产品、技术、功能上取得长足进步,已经能够胜任城商行各种业务场景的存储服务需求。以华为OceanStor Dorado 高端全闪存为例,融合了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架构各自的优点,既具有横向架构出色的扩展能力,又具备纵向架构极高的可靠性,从部件级、产品级、方案及云级四个层面实现高可靠,实现99.9999%的高可用性,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广泛使用,经受了各种业务场景的极致考验。

其次,从应用变化来看,良好用户体验是城商行实现“价值型银行”的关键,全闪存恰恰能够在为各类业务场景提供充足的性能保障。例如,在河北银行中,全行在13个地市用户251个支行网点,其51套A+B类系统如今全部部署在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之上,实现了时延大幅下降、性能成倍提升,像整体平均时延降低至0.26ms、最大IOPS提升约6倍,不仅让核心业务系统的冲高持续时间大幅缩短,还让前端各种业务的用户体验极大改善。

面向未来,河北银行将从千万级用户向亿级用户银行迈进,其应用规模、复杂性更加需要全闪存强大的性能、扩展能力和敏捷部署能力作为保障。

最后,全闪存是城商行建立全新高水平容灾体系和能力的一次良机。随着业务场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大量业务系统的存在使得城商行需要新的容灾架构,像河北银行之前采用的同城同步+异地异步的容灾架构模式,面临着巨大的业务保障压力;而基于全闪存的领先容灾架构可以为城商行构建起同城双活+异地远程复制的3DC容灾架构,根据业务系统不同多层级制定相应的双活策略,确保各种业务运行持续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随着城商行数据基础设施逐渐过渡到全闪存,将原有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顺利地迁移到全闪存之上就成为现阶段城商行面临最为严峻挑战。

数据迁移乃重中之重
就像前文所述,大部分城商行经历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其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着多个品牌的存储设备,要想将这些存储设备上各种业务数据安全迁移到全闪存之上绝非易事。城商行技术团队和人才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更加依赖于完善的迁移方案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来实现。

以河北银行为例,其生产中心、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共有六套存储,部署了251个支行网点的51套A+B类系统,将所有业务、数据全都迁移到华为OceanStor Dorado 高端全闪存之上。

在产品层面,华为OceanStor Dorado 高端全闪存采用了备份容灾一体化设计,具备免网关的双活方案,减少了故障节点,降低了系统布置的复杂度,在产品层面为河北银行的容灾建设夯实了牢固基础。

在方案层面,华为存储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和规范的容灾方案设计流程,从现状调研、需求分析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再到数据迁移、验收测试和服务移交,从全流程上确保数据迁移方案的可靠和可用。

此外,针对河北银行现网环境复杂、数据中心原存储脱保、部分应用软件部署时间较长、上线时间周期压力大的问题,华为迁移专家进行全面分析调研和充分的测试与验证,依据分阶段、有步骤和安全有序的迁移原则:首先迁移B类业务,对设备性能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待稳定运行一定时间之后,搭建核心HADR,建立核心系统本地数据保护并验证;之后依据首套搬迁经验和原则,迁移首套A类业务,再根据首套搬迁业务运行情况将所有A类业务迁移到华为生产A类存储上,然后构建本地双活架构,最后再建立同城到异地的复制,完成双活两地三中心架构的建设。整个数据迁移过程对客户的业务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存储设备资源,华为还对河北银行已有存储设备进行异地存储纳管,最大化利用已有存储资源。在本次河北银行的数据迁移之中,华为专业迁移团队在城商行普遍关心的全链条容灾体系构建上体现出业界顶尖的专业化能力,确保了河北银行所有A+B类业务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迁移。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城商行像河北银行这样,加速将应用、数据迁移到全闪存之上,包括技术咨询服务、解决方案交付、容灾服务、数据迁移等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将是城商行的首选。

总体而言,未来银行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人性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时代。作为在区域范围服务群众、助力企业复产增效、支持实体经济、防范新型金融风险等的重要角色,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阶段,基于全闪存构建新一代数据基础设施成为城商行的重要潮流与趋势。面向未来,随着全闪存加速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城商行加速实现“价值型银行”。

作者 大数据在线

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文字报道产业价值。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加速科技赋能,城商行为何都瞄准全闪存?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