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春雨

文/孟永辉

产业互联网是一场春雨,它正在以一种外人无法觉察的方式给产业带来一场深度变革。这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大刀阔斧、一日千里是有很大区别的。遥想那个渐行渐远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大事发生,每天都有新公司出现,每天都有商业模式的横空出世。

产业互联网的静默并不代表着停滞,事实上,它始终都在以一种自我设定的速度前行着。基础元素的替代,平台的式微,新技术的崭露头角都在告诉我们,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正在以它认为的正确方式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当很多人都在认为,产业互联网像消费互联网一样转瞬即逝的时候,笔者更加愿意相信产业互联网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早前,笔者就曾经在一篇文章当中指出,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概念里有“互联网”的字眼,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和“互联网”并无太多关联。或者说,“互联网”业已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主导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说,产业互联网中的“产业”与“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个整体。

现在,笔者依然坚持这种看法。即,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产业”与“互联网”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变成了一个整体。消费互联网则不相同。消费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消费”和“互联网”两种元素简单相加的存在。

基于这样一种逻辑,我们在理解和看待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上,同样需要一个新的角度,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与消费互联网等同起来看待。

产业互联网时代,平台式微不可避免

我们都知道,消费互联网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以头部平台为主导的中心的出现。在这些头部的平台当中,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得到满足。平台模式发展到最后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资源的相对集中,流动性变差。对于大型的平台来讲,他们可以借助先发优势,对流量进行收割。但是,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讲,平台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诟病。当下,正在进行的这样一场针对大型平台的反垄断调查,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资源相对集中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一场化整为零的新进化。真正考验玩家们的不再是建构平台壁垒的能力,而是考验的是他们与产业结合的能力。简单来讲,谁能够与产业深度结合,谁能够成为产业的“基础设施”,谁就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占得先机。

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台的中心地位开始被削弱。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削弱并不代表平台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是开始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态来出现。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型平台最后可能蜕变成为数据和数字的聚合者,新技术的衍生者,新产业的孵化者的角色。

产业互联网时代,留量取代流量不可避免

在平台模式式微的大背景下,流量开始不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真正能够给玩家带来发展的是那些可以活跃,可以转化的留量,可以确定的是,产业互联网的决定要素不再是庞大的流量,而是在于持续活跃的留量。

对于留量,很多人依然会站在消费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它。实际上,留量与流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流量与留量的不同,不再是于“留”和“流”的不同,而在于它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

流量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收割者的角色,而留量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更多地扮演的是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平台的优势地位将会被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中心。构成这些中心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平台,甚至是小型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

当下正在发生的这样一场由个体所发起的对于中心的挑战,正是这样一种全新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逐渐深度,特别是随着个体的逐渐觉醒,留量取代流量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从而真正重新建构其一个以新中心为主导的新时代。

产业互联网时代,回归产业将成新常态

曾几何时,人们一度认为,流量的争夺将会成为常态,殊不知,流量也有见顶的时候。现在,流量不再是一种红利,而是变成了一种稀缺品,人们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流量主导的发展模式俨然已经从一种常态变成了一种非常态,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那么,什么才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呢?我认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是产业的变革。这场变革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产业表层和后端的改变上的,而是更多地在于产业深层和前端上的改变上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改变,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回归产业,将产业作为主战场。

其实,回归产业的新动向业已被越来越多的玩家所重视,并且开始实践。无论是他们对于制造端的深度改造,还是对于物流端的全面变革,我们都可以看出一场以产业为核心的新进化。很显然,这是与消费互联网存在着巨大的不同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回归产业,将会成为新常态。

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化为无形

互联网的退场,并不是不再存在,而是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式存在。成为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成为诸多全新技术的“孵化器”,是互联网的另外一种全新状态。所以,这里所讲的“互联网化为无形”并不是说互联网不再存在,而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里所讲的“互联网化为无形”并不是说互联网不存在,而是开始发挥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这种“无形”。

笔者认为,互联网的这种“无形”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互联网不再承担主导角色,不再充当推动经济发展的角色,而是开始变成了一种和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形式——数字、数据。

当互联网化为无形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状态的转变以及角色的转变。状态的转变是隐性的,角色的转变是显性的。在很多时候,人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了互联网的角色转变——从主导地位沦为从属地位,而没有真正理解导致这种角色转变的内在原因,甚至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把互联网的这种角色的转变看成是一种顺理成章的过程。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之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不再是对互联网的一种延续和修正,而是变成了互联网的掘墓人。

尽管这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理论高地,但是,如果一味地割裂它们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并且把它们和互联网对立起来看待,非但无法促进新技术的发展,甚至还将会把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百无一用的境地里。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的这种无形之变,并且从这种无形之变中找到发展的新机会,从而让产业互联网真正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地看成是“产业”和“互联网”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体。

产业互联网时代,虚拟与实体的弥合将会成为主导

当下,物联网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玩家倾力布局的重点领域,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苹果、谷歌,几乎都将物联网看成是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就是要打破消费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虚拟与实体相互对立的状态,将虚拟的互联网,与实体的物体之间打通和结合。从华为的鸿蒙系统和小米的MIUI系统,我们都可以看出,两家公司旨在打破虚拟与实体之间壁垒的目标。

所以,如果我们要为产业互联网找到一个注脚的话,虚拟与实体之间的融合将会成为主导。这其实与腾讯之前提出的“全真互联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深入,原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形成并且建构起来的虚拟与实体二元对立的状态将会被打破,虚拟与实体的结合将会成为一种主导和趋势。

认识到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大趋势,并且真正找到实现虚拟与实体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产业互联网时代才能不再是一个割裂的、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一个虚拟与实体深度融合和发展的时代。对于那些找到了实现虚拟与实体结合的方式和方法的玩家来讲,产业互联网时代,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毫无疑问的是,产业互联网是一场春雨。它正在将我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被忽略的部分滋养。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姿势来看待产业互联网,并且将它与消费互联网分隔开来看待。只有这样,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才能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概念和噱头,而是真正变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全新存在。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产业互联网的春雨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