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如何改变广告渠道归属权?

最近有自媒体运营者跟笔者聊到,因为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下降,他们手里接到的“广告单子”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廉价。而这并非单一现象,随着微信诞生超过5年时间,这款当初模仿KiK推出的基于通讯录聊天工具似乎已到APP应用的垂暮之年。其“嫁接”产品——公众号的活跃度也随着人们新鲜度的下降变得越来越低。

公众号的慢衰,已成自媒体圈子里公认的事实。虽然,通过继续投入昂贵的下线吸粉或广点通等工具来增加粉丝,但阅读数下降已成事实。伴随着人们对于公众号依赖程度的下降,公众号变现变得越来越难。引用一句笔者很认同的话——用户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流量就像一个池塘,现在进水的阀门却关闭了。

从“独立”开始

淘宝屏蔽

其实,早在公众号开始走红初期,运营者就开始试图将这些因文章带来的大量流量进行变现。比如,早期微信主,通过在微信文章内页带淘宝链接,帮淘宝店主兜售商品从而获取佣金或者按粉丝数收取固定费用(早期都是按粉丝数,那时阅读数还未推出)。这种图文并茂的文章,就像一本电子版的DM一样,很快将大量微信流量导入引流到被推广的淘宝店中。甚至当时有知名店家爆料说,自己淘宝店订单10%来自微信。在流量洪水冲击下,淘宝和微信相互封掉了对方的链接。

而淘宝店的“一战”,也让不少微信主都看到了微信变现的可能。一些有“关系”的微信主们,开始联系广告主通过软文广告等方式寻求其他变现途径。几乎在同时,广告主也看到了自己产品通过社交途径走红的可能,并纷纷私下联系微信主寻求付费合作。

而后,越来越多的公众号通过私信、回评、菜单栏留的电话等方式,越过中介广告渠道商直接和客户建立直客联系,将他们手里更多的“矩阵号”兜售给广告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合作机会。从此,早期从做网站运营、网编,甚至健身教练、厨师、摄影师转型做自媒体大号的运营者,通过自己在公众号接触到各种前来寻求付费推广的厂商或者公关公司。

抱团联盟 私心瓦解

但那时并非每个微信主都能接触到广告主,而一些寻觅到商机,手里又有客户的传统广告公司开始主动和微信主沟通,并试图达成合作。为了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创立微信联盟并打包兜售微信号资源。而期间诞生了不少知名的微信联盟并声称赚的盆满钵满。但由于这种联盟管理方式相对松散,以及担心自己微信号被廉价打包卖,越来越多的微信主开始私下接单。一些拥有较多自有微信资源的运营者,开始建立自己的推广部门,甚至是策划部门。他们包装自己的微信号,并重新打包出售给广告主,俨然一个广告公司。

好景不长的微信联盟,在短暂的红火之后,就再度不被推崇。虽然如今也有不少微信接单平台,依然打着联盟的形式希望圈住更多微信主,不过由于过度在意“圈住”的微信主数量,而忽略了审核力度,造成不少鱼目混珠的水号混入平台。

内容创业潮 催生集团作战

自媒体

相对自媒体的风生水起,在APP投资热潮后期遭受挫败的风投,又找到了新投资方向。相对APP在开发、推广等方面的多方投入,自媒体号仅需要对内容提供必要的支持。而编辑平均工资水平也大大低于移动开发工程师的平均工资水平,看上去这是一个相对风险小且划算的买卖。于是乎,在2015年短短半年里,就一拥而上了众多被投项目。内容创业潮在那一年全面来临。

20160803345

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意见上不仅对各大媒体集团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方针作出了具体部署,并且还有相当大力度的政策和预算支持。面对已经全面衰退的纸媒和传统电视媒体,转型与融合成为了各大媒体集团最重要的任务。

从自媒体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集团作战。自媒体身份的悄然转变,不仅仅显示在品牌上,更在于其因变现方式和广告公司的冲突,如今逐渐从撰稿身份变成广告公司。他们自己接触并管理着大量客户。特别是本地自媒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他们比全国性的自媒体更容易接触到本地客户。不过,如今一些类似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闻客户端正通过回收“流量分配权”的方式,试图将广告主对接的权利拿到自己的手里。而无论“流量分配权”在谁手里,如果变现方式仍未改变,其身份也很难被认同为不是广告公司。

作者 IT发条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自媒体如何改变广告渠道归属权?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