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炸醒AI圈:中国90后团队掀起的“上帝之手”革命

一、深夜惊雷:五万一个的邀请码背后藏着什么?‌

3月6日凌晨的科技圈,上演着堪比比特币抢购的荒诞剧:二手平台里,一串Manus的字母组合被炒到5万元天价,黄牛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至。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中国团队,用一款号称“真能干活”的AI产品,把全球科技精英的焦虑指数瞬间拉满。

创始人肖弘的微信签名还挂着“华中科技大学肄业”的标签,这位93年出生的“AI狂人”丝毫不掩饰野心:“我们要让键盘侠失业,让PPT纺织工转行”。从演示视频里解压简历包、编写Python脚本到输出30页房产报告的行云流水,Manus像极了科幻片里的超级AI管家——只不过这次,故事的主角写着“中国制造”。

‌二、撕开AI画饼时代:从“嘴炮王者”到“数字打工人”‌

行业苦“人工智障”久矣。当ChatGPT还在纠结标点符号,文心一言忙着给古诗配插图时,Manus直接掀了桌子:它把大模型塞进“虚拟机”,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打开文件夹、调用计算器甚至偷偷摸鱼——后台记录显示,这货居然会在任务间隙自动清理内存垃圾。

资本市场用涨停板投票:阿里腾讯股价旱地拔葱,美股中概AI概念股集体狂飙。某私募大佬在朋友圈感叹:“这哪是AI进化?分明是给所有SaaS公司敲丧钟!”但翻开技术底牌,业内人士却窥见熟悉的配方:多重签名系统(multisig)搭台,开源模型唱戏,套着Cursor的外壳玩“俄罗斯套娃”——难怪OpenAI前工程师点评:“中国团队最可怕的能力,是把论文变成印钞机”。

‌三、狂欢背后的冷思考:AGI幻影还是新瓶旧酒?‌

科技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当Manus的拥趸们高呼“AGI已至”时,硅谷某实验室负责人默默放出测试视频:让这“上帝之手”处理加州房产交易,结果推荐清单里赫然出现唐人街凶宅;要求分析股票相关性,输出的曲线图竟带着《星际穿越》黑洞模型的既视感。

“这就是个超级API调用器!” 反对派的声音同样尖锐。深度求索(DeepSeek)团队某成员私下吐槽:“我们三个月前就实现了90%的功能,只是懒得包装成‘改变人类文明’”。更戏剧性的是,Manus官网的崩溃被扒出是故意设计的“饥饿营销”——团队服务器实际负载不到30%。

‌四、暗流涌动:AI革命下的生死赌局‌

这场狂欢最值得玩味的,是巨头们的集体沉默。百度连夜召开“曼达洛人计划”闭门会,字节跳动重启搁置两年的“云雀项目”,就连向来矜持的华为,也传出百人团队突击研究Manus技术路径的消息。

而在中关村某咖啡馆里,投资人们正为两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当AI能完成从数据分析到交付的全链条,咨询公司还值5000元/小时的报价吗?
如果Manus真如宣传的“越用越聪明”,三年后的互联网会不会只剩AI和用户直接对话?
某FA合伙人灌下第三杯美式,盯着K线图幽幽道:“知道最恐怖的是什么吗?这玩意可能让‘程序员’变成考古名词”。

‌五、高潮还是序曲?‌

回看历史,每次技术爆炸都伴随着泡沫与宝藏。Manus的价值或许不在其是否真的实现AGI,而在于撕开了AI工业化落地的血口——当硅谷还在纠结道德伦理时,中国团队已经带着“能用就行”的实用主义哲学,把实验室技术变成流水线印钞机。

肖弘在凌晨三点发的朋友圈耐人寻味:截图中,Manus正在自动编写本条新闻的评论稿,结尾处赫然显示——“以上内容代表作者独立观点,欢迎下载Manus创作你自己的版本”。这场AI革命最戏谑的隐喻,或许就藏在这条挑衅般的动态里。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Manus炸醒AI圈:中国90后团队掀起的“上帝之手”革命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