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快递柜不付费不让取件?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丰巢快递柜无法跳过赞赏页面取件,质疑其强制付费取件。
据该网友描述,取件页面在提示“扫码赞赏1元保管费”的同时,虽设有“跳过赞赏,免费取件”选项,但点击后屏幕仅进行30秒倒计时,随后便返回主界面,无法完成取件流程,形成操作闭环。
针对此事,丰巢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该负责人解释,此次问题是由于“双十一”高峰期出现网络异常,导致界面匹配错乱,跳过按钮的实际点击位置产生偏差,目前丰巢已经将全部小屏幕柜机的赞赏功能全部关闭。
丰巢此次品牌风波虽已得到妥善处理,但更多问题正不断浮现。
智能快递柜“变味”了
近年来,智能快递柜作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迅速融入日常生活。然而,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丰巢,却因频繁的消费者投诉陷入舆论漩涡。
截至11月19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丰巢智能柜的投诉已高达22865条,仅近30天内就新增806条。消费者投诉内容涵盖包裹丢失、强制收费、智能柜故障、客服处理太敷衍、服务效率低下等等多个方面。
总的来说,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投诉集中在三大类问题。
一是,未经同意的“被签收”与强制收费。许多用户反映,快递员未经允许便将包裹放入丰巢柜,导致包裹滞留产生费用。
一位网友抱怨:快递员没经过我允许就把我的快递放在了丰巢快递柜,导致滞留三天,扣费三元。然后今天又把我刚到的快递放在柜子里了,依旧取不出来,还是要求付款三元,这是什么霸王条款,捆绑付费,我不付那3元我新快递也取不出来,这是抢钱吗?
二是,快递丢失与责任模糊,暴露出丰巢在包裹追踪、证据留存与售后跟进上的短板。
一位网友表示:我于11月1日晚上九点多把快递通过丰巢快递柜寄回商家。结果商家收到货后只显示一个快递,但其实包裹是分两个快递下单的,我不知道是商家另一个快递没收到还是丰巢快递柜退货被人取走了,打丰巢要当天寄快递的视频,一直没有后续。
三是,系统故障与效率低下。丰巢智能快递柜门无法打开、验证码失效、客服响应迟缓等问题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剧用户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柜投递,最高可处以3万元罚款。此外,2024年上海大学研究生艾震起诉丰巢案成为标志性事件:法院判决丰巢退还1元保管费并整改通知流程,为行业树立了用户权益保护的司法先例。
丰巢智能快递柜的初衷是提升配送效率,但若忽视用户体验与权益保障,终将背离初心。
丰巢困境信号频现
众所周知,2015年,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
在资本加持和巨头护航下,丰巢迅速扩张。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的智能快递柜网络已遍布中国31个省份和泰国,拥有33.02万组丰巢智能柜。按柜机数量及包裹量计算,丰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
此外,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丰巢以255亿元的估值位列第278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
不过,被誉为“快递柜一哥”的丰巢,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首先,快递新规实施背景下,快递柜撤柜现象的爆发为丰巢的发展增加不确定性。
2025年以来,多地陆续有不少小区、写字楼发出快递柜撤场通知。据人民网江苏频道报道,今年5月12日,位于江苏镇江花山湾1区的丰巢快递柜被断电拆除,柜门上贴着的“回仓”标签,成为其在该小区服务的终结符号。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去年3月实施的快递新规带来的行业变革。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的行为属于违规,情节严重的将面临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一规定从根本上改变了快递柜的运营环境。
其次,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丰巢内部正经历着人事地震,不免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核心管理层的接连出走,往往预示着企业战略的重大调整或深层次危机的爆发。据多家媒体披露,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近日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丰巢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再有,智能快递柜行业是一个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行业,丰巢的盈利能力一直饱受诟病。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丰巢营收分别为25.26亿元、28.91亿元、38.12亿元;2021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20.71亿元、11.66亿元和5.41亿元;2024年1-5月开始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160万元,但由于快递柜运营成本高企,其能否持续盈利仍是未知数。
总之,在快递新规实施后,整个行业都面临着重新洗牌。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的企业,才有可能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对于丰巢而言,眼下的困境既是危机,也是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契机。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主业增长见顶与持续亏损的双重压力,丰巢正积极寻求新的业务突破。
然而,其资本化进程却遭遇阻碍。2024年8月,丰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更新材料,招股书于2025年2月失效,至今未重新提交。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IPO停滞可能与投资方提起诉讼有关。
融资渠道的收窄,让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丰巢处境更为艰难。为拓展盈利路径,近年来丰巢逐步将业务延伸至社区生活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到家生活”(保洁、家电清洗、上门维修)和“洗护服务”(洗衣等)两大板块。
丰巢官方数据显示,洗护服务订单从2022年的约6900单,跃升至2023年的约5.48万单,并在2024年前五个月达到约9.62万单。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已建立起覆盖全国25个省份、包括1家自营工厂和135家第三方合作工厂的洗护网络。
此外,到家生活服务也呈现增长趋势,订单从2022年的约1730单,增至2023年的约9830单,2024年前五个月实现7140单。
尽管如此,新业务是否真能成为丰巢的“第二增长曲线”,仍存在诸多疑问。
一方面,尽管业务增速可观,但订单基数仍然较小。以到家生活服务为例,即使按照2023年全年9830份订单计算,日均订单也仅为27单左右。对于需要支撑全国几十万多组柜机运营的丰巢而言,这样的业务规模显然不足以扭转局面。
另一方面,洗护服务虽然订单量更大,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传统洗衣店到互联网洗衣平台,这个赛道已经相当拥挤。而重运营、高人力成本的特性,也让该业务的利润率面临挑战。
更关键的是,新业务与核心快递柜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尚不显著。尽管快递柜具备线下流量入口优势,但能否有效将其转化为生活服务的忠实用户,仍是最大挑战。丰巢虽具备广泛的柜机网络和用户基础,但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仍是其必须破解的难题。
丰巢的探索也折射出整个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共同困境。在主营业务触及天花板之际,寻找可持续的第二增长曲线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命题。新业务能否真正形成“造血”能力,将直接决定丰巢的未来走向。
作者 蛇眼财经
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