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面临大洗牌

支付宝收费

今年十月,真的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限。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各种限购措施让曾经的“金九银十”变得异常冷淡;对于滴滴等打车软件,一个“网约车”限制条例让很多车主望而却步。对于寻常百姓,如果说你觉得买房不用忧心,没有打车软件也可以自驾或乘坐地铁,那么,再来一剂猛的,央行对支付平台进行了全面管理。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等再度发生,“十一”期间央行发布了一则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的通知。是的,从“通知”两字你就可以看出央行的态度,它对银行柜台、ATM转账、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结算方式出台相应规定。而在这里影响最大的,实属最近风生水起的第三方支付。

自12月1日起,每人只能留一个全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并且以后账户内的日累积转账额数和笔数都将受到限制。而且,继微信提现收取手续费之后,支付宝也于10月12日起,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当然,一些经常使用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购物、还款、缴纳水电煤气费的用户会感到局限,不过,支付宝表示超出的部分还可以通过银行卡快捷、蚂蚁花呗、网银等支付方式完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有限的限制办法,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却是翻天覆地的洗牌。

第一轮洗牌的时候,央行用的是“牌照”。自央行去年8月以来对支付牌照发放持续收紧后,市场上的存量成为稀缺的“抢手货”。进入2016年以来,已有十余家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或入股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交易价格均在数亿元以上,累积交易金额已近百亿元。

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小到菜场买菜,大到企业融资,便捷的支付和消费方式,让更多的用户尝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带来的甜头,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想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涌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和个人。水涨船高,自然一“牌”难求,也因此淘汰了一些不正规的资金实力不够的支付平台。

如果说第一次洗牌用的方法是内部管理,那么第二次洗牌的限平台数、限额、限笔数,则是通过限流进行的深入管理。很多人都觉得,这无异于给第三方支付泼了一盆冷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市场。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支付平台,而每个类型所面临的挑战又不尽相同。

网络支付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快钱等为例,虽然支付功能受到了影响,但对巨头们来说影响有限,他们已经开拓了理财、便民缴费、生活服务等花样百出的增值业务,提高了用户粘性,加上大力拓展的移动支付,其自身价值早已超越了支付渠道的意义。其他同类型平台如果想要破局,尽可仿效。

银行卡收单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以拉卡拉、银联商务等为例,银行卡收单实际上涉及三个方面利益:刷卡服务费、发卡行服务费和清算机构网络服务费。这次的政策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最大,大幅调整服务费之后,不仅收单机构发生变革,整个类型的第三方平台只能寻找更新的方式生存。

预付卡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以资和信等为例,顾名思义,这就是以消费为主的第三方平台。他们与众多商家签订协议,布放受理POS终端,发行一张跨行业消费的预付卡,可到众多联盟商户刷卡消费。他们的困境也是收益模式过于单一,并且“先付费再消费”的模式,需要更多优惠措施作为辅助。

对于整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央行此次的“限”,更像是一种“自然选择”,虽然看起来短期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影响,但优胜劣汰且“严于律己”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未来还是在往上升状态发展。

1、市场回归良性稳定发展

规范后的第三方支付,被定位为小额、快捷、有很多便民服务、小微支付中介,它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不受控制的孩子”。不过,这样一来第三方支付就不再是个暴利行业,业务范围和受益变得可预见,市场变量逐渐减少,技术实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拥有更多话语权,业务范围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的公司利用现有渠道进行差异化服务成必然趋势。

2、行业并购增多

在多重监管之下,第三方支付市场里业务单一的公司相互“抱团取暖过冬”——进行并购,感觉也是情有可原。同时,一牌难求的局面也让很多企业走上并购之路。

3、专属支付理财服务将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盈利突破口

支付企业通过对用户的覆盖,积累了海量交易数据,在互联网+时代,有着互联网优势的第三方支付,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销,为用户定制专属支付理财平台,这样的增值服务将成为新的盈利突破口。

还记得马云曾说:“随着支付宝的普及,有一天,支付宝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这句话只讲对了一半,更为便捷和丰富的理财平台确实是时代所趋,但第三方支付只能作为金融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能够取代银行,亦不能够掌握和决定货币的流向。

作者 青龙老贼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第三方支付面临大洗牌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