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商业逻辑及延伸思考

双十一

比消费升级更重要的是消费刺激,当我们都认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时,一个双十一就可以卖出惊为天人的销量,此举对经济提振,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我们一边惊叹于中国女人的『败家之举』,一边却不得不感叹中心化电商的垄断力量对新进入者的碾压感。

双十一成了电商人的春节,除去服务行业,几乎所有的标准产品都在同一个时间展开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联合促销,这是中国零售史的一次创举。所有标品、全国范围、同一时间,三个重量级标签叠加于一个平台的台面,这种集聚效应的势能,亮瞎了世界。毕竟,在传统零售的打法中,一个品类能在全国市场做一场大促,已实属不易,因为一场促销活动的成功举行,是对全产业链运营的大考,如果没有利用互联网对零售全产业链条的效率提升,实在不敢想象双十一的可能性,至少,在传统零售的大促案例中,再娴熟的操盘手都无法做出这样的成绩来。

阿里巴巴是在把全国品牌商的日常促销计划,成功地赶在了同一天里,并把大家的促销额变成了自己的战绩,所以,此举能在零售的增量市场上有多少作为,不必深究,但必定是对存量市场的一次大劫杀。竞争,就是如此惨烈,阿里举着『替小商人行道』的大旗,把无数个怀揣致富梦的小商贩联合起来,集腋成裘,把传统大佬们杀了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战略!

零售业新旧势力的PK大战,带来了实体经济的恐慌,而这很可能是个假象,因为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零售实体,并在短时间内做到了零售额的剧增。实际上,在30万亿的总零售额中,网络零售的占比仅为13%,传统零售依然是主力,只是传统零售的利益方过于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代言人在声量上与电商平台对垒,显得传统实体的落伍

。传统零售人的恐慌来自于个体与阿里的悬殊对比,但这已足以形成震慑和两种零售形式的势能感知差。

互联网集约化的比特效应,形成了中心化的垄断,传统实体更像是分散式的去中心化产物。

各大电商平台当然没有因为城池牢固而沾沾自喜,他们毅然决然地把边界扩展至农村和海外,进一步巩固其中心化地位,直到边界把消费者的空间彻底覆盖。伴随着商业促动下的贪欲,我们同时嗅到了电商平台玩家的恐慌,而就是这份恐慌,恰恰是酝酿新机会的温床,所以,未来依然可期!

中国零售市场早已通过竞争变得十分成熟,反而是象征着消费升级的服务业,亟需通过类似的竞争手段来振兴。现代服务业的市场规模显然是比零售大了许多倍,每个细分服务业都充满了各种重构机会,而由于其品类特性,尤其是非标、地域性、人工干预等离散属性,导致了无法实现全国规模和多业态的同时举行,即便如此,我们也期待细分服务平台可以借鉴电商玩家的双十一策略,在一个单品上通过时点消费,逐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迭代,毕竟,服务业的升级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很期待有商家在此有所作为。

最后,关于理性消费提一点个人看法:对于一个成熟的用户,在全国人民都在物质上做加法时,你选择做减法,或许就会在精神上丰盈了,用极简主义敲打膨胀的贪欲,给心灵的消费升级提供一点余粮,或许就真的不觉得孤单了!

特别提示:

1.声明:本文不做决策参考,请谨慎相信。

2.作者:陈菜根。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双十一的商业逻辑及延伸思考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