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滴滴出海谋生可解燃眉之急吗?

20161012dd

随着网约车管理办法的落地,特别是京沪两地的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车辆排量与轴距等制定的诸多较为严苛的限制性条款,让一度风光的滴滴出行陷入到空前的危机之中,虽然接下来有可能继续灰色运营,但总归需要找到更好的安全的发展空间,海外市场成为了重要方向。

这些年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茁壮成长,但几乎全都是窝里横,走出国门变成全球性应用的极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互联网公司走向世界的大门已经逐步打开,滴滴有可能成为受益者。

在2015年,滴滴就战略投资美国打车应用Lyft公司一亿美元,以加强两大平台的业务协同。当时,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就表示,滴滴将和Lyft与其他全球伙伴一起,持续立足本土,连通彼此的金融,技术和市场资源以达到一个共同目标:建设一个高效而可持续的全球出行生态圈联盟。

不过,2015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这也意味着,曾经信誓旦旦要打开中国市场的Uber以体面的方式退出了中国市场,滴滴成为了真正的霸主。

不过,虽然Uber成为了滴滴的股东,可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争夺可能才刚刚开始。在WSJDLive 2016全球科技大会上,柳青说:“我们希望全球化,我们渴望成为一家跨国公司。”放眼海外,美国、欧洲基本是Uber占优,存在变数的是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滴滴已经成立了国际拓展团队,而东南亚正是滴滴的下一个重点市场。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家的东南亚市场争夺将由此拉大大幕。

对于滴滴来说,国内的市场饱和,并面临严格的监管,产业链的拓展空间虽然很大,但进展却不会很快,未来用户发展增量注定在海外,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

根据易观咨询的报告,在中国的专车市场,滴滴快的占据了超过82%的市场份额。同时,滴滴服务了130余万出租车司机,占据了出租车召车领域99%的市场份额。如今,滴滴也从提供单纯的出租车叫车服务,演变成为拥有包括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在内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也是全球范围唯一一家拥有整套出行产品的互联网企业。

但是,在全球市场上,滴滴的对手也十分强大,Uber拥有更为成熟的国际运营经验和管理团队,作为美国公司也更容易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受到文化、体制与本地化各方面的困扰,滴滴全球化的道路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滴滴出行走向海外市场,比较百度的搜索、腾讯的社交游戏和阿里巴巴的电商还是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出行市场以技术驱动,人文、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影响较小,不管在什么样的国家,打车叫车的流程都相差不大,人们的出行要求也类似,只要得到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平台两端的用户连接在一起,剩下的就是不同平台之间的烧钱游戏。滴滴历经多次大规模的融资,资金储备与Uber相比并不吃亏,在特定的市场绝对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出行往往并非是独立的需求,人们只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产生了打车的需求,随着中国人海外旅行的大幅度增加,拥有语言优势、支付便利和使用习惯的滴滴也很有可能随之出海,就如同当年的可口可乐随着美国大兵的足迹传遍全世界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滴滴出行的海外业务拓展首先应该与国内的在线旅游平台联合,作为旅游产品的功能性构建走出去,然后再寻求更多的本地化机会。

此外,资本注入和兼并重组也是必然的选择。借助中国国内市场的大数据积累和运营经验的总结,能力和资本将成为滴滴下一步国际运营的重要资源。从实际操作看,滴滴投资了东南亚最大的打车应用Grabtaxi,已经开始共享自身大数据算法上的积累以及多元化业务的运营经验,选择将海外运营的首要目标锁定东南亚华人市场。

我们还是认为,国际化确实可以帮助滴滴出行拓展市场,获得更好的更广阔的空间,可中国本土市场依然最为重要。远水不解近渴,如何在国际化的同时更好的坚守中国市场并且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与打造更宽松的商业生存环境是重中之重,否则就可能是舍本逐末。

作者 马继华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新政落地,滴滴出海谋生可解燃眉之急吗?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