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决战场景 百度奇招背后套路深

百度袋鼠

2016年末的输入法世界不平静。平日只是默默的升级版本的输入法大牛们,突然频频出招。10月,讯飞输入法借助罗永浩在锤子科技新品发布会上的演示,用号称97%的语音识别准确度惊艳了一把;接着在2016年计算机大会上,搜狗CEO王小川很牛气的再用“输入法的未来是自动问答”的观点,为语音输入添了把人工智能的柴。

当人们都在等着看百度输入法如何应战时,没曾想,它却抛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是怪味豆一般的APP—百度袋鼠,寓意可代替键盘和鼠标进行录入……

其实,各方看似招不往一处使的错乱打法,都有剑指一个方向——场景。

得场景者得天下,差异化才是突围王道

百度输入法有此一招,也并非全无征兆。早在今年8月份百度就提出了“智输入”战略,其中一个核心目的,就是突破输入介质的瓶颈。

百度袋鼠就是这么个差异化的突击尖兵。按照官方的介绍,这是一款连接手机与电脑的可跨平台输入的APP,现阶段,通过百度袋鼠,手机可以变成语音输入速录器、手写板、无线鼠标、视频遥控器、PPT翻页激光笔等,未来还将有更多可能。

是不是看完了介绍后,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对,似乎有点“然并卵”。

如果这些功能出现在电视上,或许会好理解一点,只是针对智能电视开发的类似App似乎也为数不少,笔者家里的智能盒子上就有一个类似的遥控器,不过语音功能基本没用过,就是当遥控器使唤。可用在PC端呢?语音输入或许前景不错,手写板对于电脑熟客来说完全无意义,PPT翻页、视频遥控器之类的功能,使用的似乎又比较少,意义何在呢?

其实不然,看似“聊胜于无”的这些功能,其实亦可以是差异化的场景输入的一个突破口。就如搜狗、讯飞在搜索和语音的角度,进行场景发力一般,其目的就是形成一个泛输入的流量入口,用更多的关联服务来黏住用户。而袋鼠的目的亦在于此,即通过打通PC端的诸多泛输入的关联服务的方式,来扩展输入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和服务入口的通道。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场景二字之上,即把输入法从简单的键盘角度的人机互动方式路数解放出来,进入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之中,而当一个输入法能够形成更多服务时,有此需求的用户,也就在输入法基本功底无太强“差距感”的当下,最终把自己的使用固定在一个应用之上。这也是当下输入法们密集发布新功能、新服务的原因所在——得场景者得天下。

百度袋鼠显然就是一个“下闲棋、烧冷灶”的试错玩法,通过类似的布局和功能拓展,有可能在输入法主体功能难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当下,用边缘化突围的方式、用全新的使用场景来打开新市场的可能……

比场景更深的套路是大数据,可这怎么玩?

其实,玩语音、做搜索,这些输入法们的新路数,目前的观感其实都挺鸡肋的,用处暂时只有那么大,百度、搜狗和讯飞等输入法们,其真实的目的也都是在下闲棋、玩布局,为之后真正的用户争夺战,布下更大的罗网。

还能什么更多的深意吗?这个答案或许是有,因为在输入法们的布局中,除了特别现行的人工智能作为风向诱导外,其实还有一个大数据的套路在背后潜伏着。

不妨先看个似乎也很然并卵的旧闻:10月末,百度输入法根据纠错相关功能触发率,计算出全国各省用户的“手癌”指数,发现北上广错字最多。

意义在哪呢?只是又一个只为吸引眼球、其实没啥用的大数据统计吗?其实在这则新闻末尾,还有句不太显眼的话:“此报告为百度输入法大数据计划第一期,百度输入法已成立“咔哒咔哒实验室”,将通过实验、大数据挖掘等对新兴现象、社会话题等深入探究,为各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个借助输入法这个较之搜索更为频繁的人机交互形式来进行大数据画像的套路也就跃然纸上。由此,似乎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将PC和手机连在一起,拓展更多场景应用的百度袋鼠App背后的路数了,即意图将除了敲击键盘以外的更多人机交互体验,变成一个大数据流,使之更为丰富和无所不包。

至于搜索、语音输入等用来扩展大数据流的方法,则依然是各家输入法的规定动作,一个用场景黏住用户之上,用以更好的开发用户资源的深深地套路则正在开发之中。如王小川口中说道的:“搜索未来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问答机器人”,其实也是一个搜狗谋划中的套路。

而这一切,其实还可以和人工智能进行深度结合,形成更大的应用场景。在这一点上,百度显然占了个先手优势,其搜索引擎的巨大用户数和庞大的数据采集体系,本身已经成为了巨大的大数据平台,而一直被李彦宏寄予厚望的百度大脑,则可更好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至少,在改善用户体验之上,能够更快相应。

更多的接入、更多的场景和更多的试错

在社交、游戏、O2O乃至互联网金融等移动互联网的试错走进下半场后,互联网大佬们发现,所谓人机互动、人工智能乃至与之相连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依然都要还原基本步,从输入法走起,不管是敲击键盘,还是语音输入。

可突破点,依然不够明显,这也使得如百度通过推出袋鼠这样的泛输入应用来进行试错,讯飞借助锤子来秀自己的语音输入肌肉,归根到底,还是试错。

搜狗的战法比较简单,其在4月向清华大学捐赠1.8亿元人民币,双方共同成立“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目的就是让输入法变成人工智能下的问答机器人;百度的玩法则比较开放,除了这个输入法团队自家孵化的袋鼠外,百度还做了一个更大的“袋鼠”,其在 11月末向开发者开放了情感合成、远场方案、唤醒二期和长语音方案等四项语音识别技术,并聚合了超过14万的开发者在自家“袋中”。目的一样是试错,让更多的开发者接入到自家的输入平台上,衍生更多的产品,同时也能衍生更多的场景。

过去,简单的在输入法上玩玩云端字库、表情包和输入法皮肤的“老三篇”已经翻过了,而输入法决胜的“新三篇”则可能是无限扩张的场景输入、无边际的大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版的人机互动。

只是,这需要更多的试错,去在不同的智能硬件上,寻找全新的输入法接入形态,比如百度袋鼠这种奇巧到考虑用户寒冷的冬天在床头看着电脑煲剧,用可语音、可手写和其他输入方式都有的遥控器,在避免下床挨冻调电脑的同时,其实也让输入的方式,在各种贴心的自选姿势下,实现可跨终端的创新……

一言以蔽之,有用的创新,才是好应用,不是吗!

作者 张书乐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输入法决战场景 百度奇招背后套路深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