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刀马
曾几何时,希捷,西部数据,三星,东芝、富士通,这些硬盘品牌都是非常流行的,而自己拥有的第一部硬盘也是希捷,那时候记得是600MB,但是价格也是1千多了,后来慢慢的PC都已经没落了,对于硬盘的需求也淡化了许多。当然,一度时间移动硬盘也是一种潮流,从几GB到如今的几个TB。再后来,互联网存储出现,网盘出现,云端出现,数据的存储可选择地方更加多了,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免费的云盘变得越来越少了。好多网盘开始取消免费,甚至收费都不愿意做了。官方理由一般是监管不力,维护跟不上,所以关门大吉。
移动硬盘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存在必要,毕竟我们的数据还需要存储,还需要保存,如果舍弃那是太大的损失了。尤其是喜欢摄影和视频的用户更是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要保留自己的原始数据,很多人还是喜欢保存在移动硬盘中,或者磁盘阵列中。这样原始的数据资料都可以得以保存,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赌气吗?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希捷突然关闭了苏州工厂。很突兀的样子,要知道,这也是在即将发布2017财年Q2财报之前,希捷突然宣布关闭中国苏州的硬盘厂,遣散2200多名员工,按照法律要求给了2个月工资补偿。据悉,此次关闭中国工厂、大裁员是希捷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大背景是PC市场需求低迷,HDD出货量快速下滑带来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苏州工厂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并非不盈利,希捷苏州工厂成立于2004年6月,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加工各类光盘、磁盘驱动器等。而希捷也不会放弃HDD市场,此前还宣布在泰国投资4.7亿美元扩大HDD业务,更早之前希捷还因为漏税问题被政府部门征税2.25亿美元(约合15亿人民币)。那么是不是因为被处罚,而让希捷选择了离去?毕竟是一个并不亏损的企业,也不是希捷计划退出的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还选择撤退,其中蕴藏的内涵就值得人深思了。有没有“赌气”的意味?
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希捷HDD硬盘工厂主要是在中国和泰国,其中在中国有两座工厂,分别位于无锡和苏州,苏州工厂早前是迈拓的,2006年收购迈拓之后归于希捷,现在已经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占地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苏州工厂虽然是希捷最大的组装、测试工厂,但它本身并不生产硬盘零件,需要从其他地区运输零配件,这无疑会增加很多额外费用。
究竟希捷为何要关闭苏州工厂呢?官方的说法称这是是缩减全球生产规模,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不过苏州工厂本身还是盈利的,这也是员工抗议关厂的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还关闭工厂必然有更深的考虑。事实上,很多人把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跟2年前的税收案联系起来。早在2015年,有传闻称江苏省某个知名美企的工厂涉嫌偷税漏税,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AMD,因为他们在江苏南通有封装厂(去年AMD把南通工厂也卖掉了),吓得AMD还紧急辟谣,后来这事公开了,涉事的是希捷公司。
当时官方认为希捷在2007到2013年少缴税了,希捷当然不同意了,双方经过谈判,最终博弈的后果就是希捷补缴2.25亿美元税款(当时折合15亿人民币),并且跟税务部门达成了APA预先缴税协议,政府部门每年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约4亿元,希捷江苏每年执行APA协议将会增加利润4.5亿元。希捷提交给美国SEC的文档中也有提及,此事中江苏政府及希捷双方还各自发表了感言,希捷首席财务官及执行副总裁欧马立先生表示,希捷江苏将认真履行协议要求,承担起应尽的纳税义务。他同时对江苏省国税局在APA谈签中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不过,无论谈判的过程如何,最终希捷是需要补缴15亿税款,而且每年会预交税款,不知道最终希捷撤资关厂是不是和这个事件有关系?毕竟,希捷关了苏州工厂但没有关无锡工厂。更主要的是,希捷虽然关闭了苏州工厂,但是并没有放弃HDD业务,而是进行了战略转移,希捷在2015年的时候就宣布未来5年在泰国投资4.7亿美元,扩大泰国Korat硬盘工厂,建成之后将占据希捷49%的产能,新增2500员工。
转移到泰国,因为成本更低吗?
希捷公司1983年进入泰国设厂,现有员工大约1.64万人,而在希捷之外,泰国还是西数HDD工厂的主产地,2011年泰国洪水中西数因此遭受严重损失,希捷因为当时HDD主产地在中国,损失不大。但这一次,希捷选择了离去。当然,希捷官方的说法是,本次提前解散苏州工厂,是希捷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但显然因为在泰国的扩充,这样的说法更多是自欺欺人了。目前,希捷中国区产能总量占全球出货量的70%以上,2012年希捷中国区的无锡和苏州工厂累计硬盘出货量即已突破10亿块。当然,希捷也确实遭遇了全球PC萧条的“恶果”,早在2015年1月,希捷就宣布全球裁员2950人。并且CEO和COO双双下课,董事长Steve Luczo重新出山兼任CEO,并自减25%的薪水。在2015年9月,希捷宣布裁员105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这其中就涉及苏州工厂。2016年6月底,希捷再次宣布将裁员3%,约1600人。同年7月,希捷再次宣布裁员6500人,或员工总数的14%,裁员主要是针对公司的制造部门。
希捷苏州公司的关门,也反映出目前硬盘行业的产能过剩。希捷的硬盘产品主要针对个人电脑,由于个人电脑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希捷的业务受到巨大影响。同时,我们也知道,硬盘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读取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盘(SSD)正逐步扩大市场,抢占机械硬盘(HHD)的江山。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固态硬盘出货量从1460万片增长至1.02亿片,增长接近700%;但是HHD机械硬盘的出货量从6.215亿片降至了4.689亿片,狂跌了24%,成有史以来最低点。
技术迭代无法避免
现在SSD技术的发展,SSD的主流容量已经从32GB增长到了128/256GB,现在SSD最大容量以及近10TB,据预测2018年SSD最高容量将提升到128TB。与此同时,SSD的价格也在一路下降。虽然现在像1TB/2TB 的SSD售价还很昂贵,但128/256GB SSD价格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容量也满足了系统盘或者资料盘的基本需求。可以看到,短短几年的时间,机械硬盘已经开始面临被SSD淘汰的局面。
固态硬盘现在无论是从技术性能,还有存储容量方面,都远胜于机械硬盘,所以机械硬盘逐步被固态硬盘所取代,这也是趋势。除了希捷之外,全球另一大机械硬盘厂商西部数据也在调整,不过,西部数据在2015年以19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商之一SanDisk,转投固态硬盘,避免了固态硬盘的冲击。
在2014年,希捷也以4.5亿美元收购了一笔资产,获得全套存储解决方案。但是希捷缺乏闪存生产线,因此失去了和其他硬盘厂商竞争的战略资源,并且希捷还曾关停消费级固态硬盘生产线(希捷600系列SSD),可以说,在消费级固态硬盘领域,希捷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很低。以机械硬盘生产为主的希捷公司,遭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冲击,再加上市场对硬盘整体需求量的萎缩,导致了机械硬盘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局面。
希捷此前公布了其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在机械硬盘出货量方面摆脱了上季度的历史最低谷,但依然不容乐观。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季度内,希捷出货硬盘3890万块,比此前季度的3680万块增加了6%,但是仍远远不如去年同期的4720万块。当固态硬盘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之后,机械硬盘最终逐渐退出市场也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归宿,那么,将来希捷的发展最终会如何演变,机械硬盘的日子越来越萧条之后,还能不能保持着希捷应对变化的转型,或许才是关键,无论如何,我们对硬盘的需求会逐渐淡化。那些数据存储的记忆也会逐渐地成为我们回忆的依托。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希捷撤离,硬盘的那些风花雪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