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实体经济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

实体经济

2017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时提到一个新概念—新实体经济!报道称“浙江还不遗余力扶持新实体经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集团去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相当于4000家大型商场的销售体量,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机会。”这或给目前正在讨论争议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画上句话。

我们知道在2017年的两会上,几位以代表实体经济的生产企业掌门人的人大代表,提出实体经济“遭冷落”,虚拟经济太“猖獗”,并把虚拟经济的靶子直指中国在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要求严打网络上假货没有错,打击网上假货是生产环节的制造业企业、流通环节的电商平台、政府监督检查部门、公安等司法部门的共同责任。这里面生产环节的制造业企业与电商平台企业目标更加一致,与消费者一样三方都是受害者,三方共同的敌人是假货生产销售者,三方共同愿望是从根本上铲除假货。

不过,在这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争论中,一些实体生产企业“大佬们”弄错了对象,混淆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把电商平台误解为虚拟经济。已经犯下方向性错误。

从事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济都是实体经济,只有生产流通销售等经济方式的先进与落后,或者称之为传统生产销售方式与新生产销售方式,即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之分,而没有什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分。退一步,既是在网上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不也是线下生产企业所谓的实体经济生产的吗?生产制造、流通销售都是实体经济,只是所处环节不一样罢了。

一个是实体经济的生产领域,一个是实体经济的流通销售环节。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相互协作促进关系。生产出来商品离不开销售特别是方便快捷的电商平台销售方式,电商平台是为生产企业而生的,是给生产企业助力的。二者应该亲如兄弟,岂能以一个所谓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将其割裂对立起来呢?

什么是真正的虚拟经济呢?一般都把金融行业称为虚拟经济。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工信部部长苗圩等在发言中都提出一个共同问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即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整个社会资本资金脱实向虚,大量投资与货币投放都流入虚拟经济的金融领域。在金融体系里倒腾打转牟利,甲银行拆借给乙银行,乙银行又拆借给丙银行,银行拆借给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等,就是不借给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这才是真正的虚拟经济,而不是新实体经济的电商平台企业。一定要牢记啊。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权威的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企业定性为“新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欧美走一圈,停留一段时间,才能真切体会到中国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子商务新实体经济发展之快、成就之大。互联网发明于美国,手机美国也最早,苹果手机至今处在全球霸主地位。但美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其商业应用上却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电子商务让其他国家相形见绌。亲临欧美国家一段时间,才能真切感受到美欧网上购物与物流快递的太不方便,也才能对比出中国大陆电子商务发展之快、物流快递之高效与便利。在欧洲看到蓝眼睛白皮肤对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等新经济发展之快的羡慕嫉妒恨,作为中国人自然有点自豪与趾高气扬。

一定要保护好、爱护好、发挥好、引导好中国在全球领先,中国人走在欧美发达国家里可以昂扬抬头、挺胸自豪的新实体经济。而不是反过来,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头挑骨头!

重磅来了:

进入2017年,我们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与以往大不同: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革命继续深入;强势美元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热钱外流,外汇储备下降;资金脱实入虚,实体经济困难重重,外贸从顺差变逆差;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积聚……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央行货币政策投鼠忌器,于是,定向降准、变相加息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

形势变了,政策变了,我们分析市场的依据、投资逻辑岂能墨守成规?2017年投资如何认清形势、排查风险、找准机会?除了股票、基金、房产等常规投资选项,有没有低风险稳定套利策略?

作者  余丰慧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对新实体经济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