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微信和张小龙又扔出来了一枚炸弹。有消息爆料,微信内部宣布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微信事业群下的游戏中心升级为增值业务部,负责游戏商业化运营,建立游戏内容生态。同时,微信低调成立了搜索应用部,负责微信搜索业务、阅读推荐业务、AI技术研究和落地、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能力的应用。相比游戏,显然后者有关搜索的消息更劲爆,更让外界开脑洞,充满期待。
于是乎,一帮将腾讯微信和张小龙奉若神明的吃瓜群众们开始想入非非了,给微信这一调整冠上了战略级进攻的帽子,甚至抛出“百度、搜狗们可能会被冲击”的论调,脑补又一波血雨腥风开始了。但是各位看官又想多了,微信涉足搜索,也是其背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摸着石头过河的微信,并非是全能猎手
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月活用户达到了8.89亿,拥有1000万的公众号,仅次于自家的QQ。不可否认,微信是一个生态,更是一个用户的入口,“连接一切”的口号也道出了微信的野心。因此,微信每一次动作都会在业界引发一阵“骚乱”,那些试图分享微信入口红利的企业期待着能分一杯羹,然而微信并非万金油,也不是碾压一切的全能猎手。
说这话,并不是看轻微信的价值,事实胜于雄辩。从微信推出小程序、微信搜索指数上线到迟迟未能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产品,微信稍微有点动作,外界都大书特书。小程序刚冒出来,大批开发者枕戈达旦,当做战略性机会来抢先布局,甚至就连张小龙的演讲,都惹来大批膜拜者拿着放大镜来“解读”。但实际上,这种被频频“挑逗”起来的热情正随着一次又一次不温不火的表现而被稀释掉。
那么,这次微信为何要做搜索呢?在搜索这码事上,微信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微信生态里汇聚了海量的信息,包括朋友圈社交信息、公众号资讯、服务号应用,但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扰,社交流的信息是散乱、碎片化的,依附于社交链、粉丝体系上,缺乏有效的索引,用户查找和发现信息的难度很大。微信一直想解决这一弊端,之前推出的搜索指数,将热点信息牵引出来,这类似微博的话题榜和搜索热度的风云榜。而后加入了搜索公众号、朋友圈、外部文章、小说等功能。如今又将搜索应用独立出来,指向搜索业务和阅读推荐,显然是心里没底,摸着石头过河。
事实上也如此,微信作为社交、沟通工具、企业粉丝运营阵地,其地位相当牢靠,但微信的生态构建一直存在“短板”,服务号谈不上有多成功,应用号炒得沸沸扬扬,结果最终成了轻量化的小程序,用于低频服务,适用从线下向线上导流的场景。小程序也在通过支持模糊搜索,尽量提供更多导流服务,但效果并不明显。
可以说,微信只是释放出“成立搜索应用部门”的消息,就被看做是要颠覆搜索市场,恐怕就算微信的当家人张小龙也不敢这么笃定。而长期看,搜索业务最终成为微信的一枚哑弹,这是个大概率事件。
腾讯也有烦恼,“连接一切”还有很远路要走
梳理下微信的成长路径发现,除了拥有8.99亿海量用户,实现了连接用户、连接信息并打通了支付通道外,微信距离“连接一切”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微信在生活服务的各个场景下,目前仅仅通过钱包选项下的稀缺入口来提供服务,这种类导航站的粗放式玩法,很难谈得上多先进。
而且在微信之外,腾讯大战略上一直强调“连接一切,赋能于人”的理念。也就是说,腾讯聚焦在内容、游戏、社交等领域,其他应用场景交给第三方的合作伙伴来实现,腾讯提供的是连接、分享、开放的基础设施能力。这两天,马化腾公开露面并表态,腾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为各个行业、领域赋能。这是腾讯美好的愿望,开放合作模式也造就了二股东策略,腾讯相继投资了京东、滴滴、新美大、搜狗等企业,以微信、QQ为入口,对接各个场景的意图很明显。但其实这一步棋走得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