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生李文星的事件引起了刷聘,而这个事件的起因是BOSS直聘对于招牌企业的审核不严格,有记者测试过,个人想冒充企业在BOSS直聘或者拉钩等王者注册一个虚假的招聘企业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一个985大学毕业的学生莫名的就失去了生命,让人意识到生命有多脆弱,也让人意识到日常生活当中,其实存在着大量的坑。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公司近年来的公共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翻一翻新浪首页财经版块,基本上没几天就有关于互联网公司服务的投诉事件。比如前几天《人民日报》就指出了58同城的信息审核不实的问题。再回溯近年来,魏泽西事件、百度卖吧事件等等都是沸沸扬扬,王者荣耀事件也让腾讯高度紧张,可以说,中国的领先互联网企业,都存在自己特有的舆论风险来源。论细分行业而言,互联网行业的公关舆论事件发生频率相对高,而互联网行业发达的北京也成为了公关公司最为密集的地点之一。这其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为何互联网公司会发生如此多的公共舆论事件和公关危机?BOSS直聘的事件会过去,如果一个企业会被某个事件打垮,那说明它本质上不是一家好公司。但是这背后的一些事情值得深思。
为何互联网公司的舆论危机近年高发?
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对经济的渗透性越来越强。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基本结束以后,互联网开始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行业,这几年兴起的几个风口:O2O,共享经济 新零售都涉及到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结合。这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更大了。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中国的数字经济比重由2010年时仅占内地国内生产总值(GDP)3.3%,并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增长至2016年占GDP 6.9%,相关比重已超美国、德国及法国。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拥有极多的客户群体。比如有几个人不用百度和腾讯的产品?这是互联网公司的网络效应决定的,只有拥有大量的客户才能盈利,而传统行业公司,除了国有的大型具有网络效应的行业企业(比如电信业、能源行业、电力企业),能够拥有这么多客户的企业应该是很少的。行业大了,危机就多了。
2.商业模式的影响。当前,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几种商业模式还是广告,电商和游戏。广告和电商的本质都是一种信息的撮合。而游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需求,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支持多人实时在线,提升了游戏的体验性,也就是一种“爽”感。互联网公司构建了一种虚拟社区,而互联公司则是这个社区的建造者。
互联网公司建造平台提升信息撮合效率的方式,要求互联网公司迅速的扩大平台双方的数量,扩大用户群。从而形成更高的估值,这使得平台作为监管方的监管力量,天然无法与公司追逐利润的冲动相匹配,监管力量总是跟不上平台的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几大特征,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降低,使得互联网公司的负外部性放大速度很快,边际成本很低。比如说魏泽西事件当中的当事人百度搜索,造假的医院在百度搜索引擎头发发展潜在客户时,传播成本是很低的,而且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如果信息的源头就有问题,那么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比传统行业公司要快很多。
从环境和网络素养看李文星事件
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是一个转型当中的国家。城市化和农村事实的不断萎缩,形成了大量的灵活劳动力团队,或者很多人没有得到具有传统意义上具有社会保障性工作的机会,这其实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人口红利。城乡仍然是两元化的,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或者贫苦地区经济环境和思想观念差别巨大;还有一个就是对于经济成功就是成功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观念,使得传销等商业模式屡禁不绝。还有大学生的大量扩张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提高。这些看起来是废话,但是试分析一下:李文星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天然有着往城市流动的需求,教育需求和就业需求脱节,急于改变命运又碰上了利欲熏心的传销分子。以往被认为是中国大学生精英分子的985学生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上进善良的青年学子命陨池塘,让人一声叹息。
还有一点是网络素养的因素不可忽视。网络的应用是一种素养,网络素养这个概念,最早被PaulGilster在1997年定义为“它是以不同形式来了解并且使用电脑广泛资源的能力”。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素养的定义需要不断升级。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网络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但是中国各个区域或者代际都还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这就造成父母一代很难理解80后90后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是怎么回事。即使就是年轻人,网络素养也不一定那么完善,面对互联网行业的各种现象难以清楚地理解,网络经常出现所谓的收智商税的现象,学术点来说就是一部分人利用了自己的网络素养优势。拿李文星来说,面对BOSS直聘上的企业,要能分辨真假虚实是很困难的,而基于中国代际和区域的信息鸿沟,他很难向老家的亲人或者朋友寻求帮助。再拿58同城的虚假信息和造成的诈骗来看,是不是有点利用网络素养不足收智商税的意思?
说一千道一万,互联网公司在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同时,负外部性也不可忽视,这和商业模式以及发展模式有一定关系。如何解决,还是需要互联网公司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加强监管和提升用户网络素养等等,但是政府和公民也需要承担责任,形成一种社会共治的模式。笔者最近在读中信出版社的新书《经济奇点》,书中指出了互联网公司不能够因为追逐利润而逃避社会责任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笔者觉得要比李文星事件需要看得更远的。
向坤 专栏作者,我的自媒体平台覆盖凤凰号 网易号 搜狐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虎嗅网 钛媒体 砍柴网 企鹅号 百家号 UC大鱼号 界面 艾瑞网 品途网 北京时间 雪球网 脉脉 知乎 新浪看点等平台。 翻译有《决胜移动终端》一书,著有《移动互联网新浪潮作者》,《移动互联网蓝皮书》撰稿人,是《经济观察报》、《时代周报》、 《每日经济新闻》的专栏作者和特约观察员 。关注通信 ,互联网, IT等泛科技产经领域。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当我们讨论李文星,我们在讨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