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领域渗透,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服装,再到已经被政府监管部门叫停的共享休息舱……日前传出的消息称,共享KTV和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在涉足出行领域后,共享经济正向健康娱乐领域渗透。
眼下,共享充电宝不温不火,共享休息舱则因安全、卫生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叫停。创意看似不错的共享健身房,能成为一个新的商机吗?
鸡肋的共享健身房
随着人们健身养生意识的提高,健身房市场即将进入井喷时代。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达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达到663.77万人,同比增长21.3%。
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的同时,健身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在2009年至2014年的五年时间里,健身产业市场规模由690多亿一路攀升到1272亿元。另有一些数据显示,2017年仅健身房市场就要逼近900亿元,而3年前国内健身产业规模才不过1272亿元。毋庸置疑,健身房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正因于此,嗅觉敏锐的资本才会将目光锁定在健身房这一市场,这也是共享健身房诞生的市场背景。
来自媒体的消息称,仅成立一个月的觅跑自助健身仓已获得两轮融资,共2500万元,投资方来自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目前该项目估值已过亿元。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共享健身房这一新生事物着实有些鸡肋。
目前,共享健身房的面积非常小,只有4-5平方米,最多容纳2个人,配置的健身器械只有跑步机。消费者要想使用共享健身房,通常需要下载相应的APP,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扫码进入后就可使用。目前,共享健身房的押金是99元,收费是每分钟2毛钱。与传统的健身房相比,共享健身房既没有宽松的空间,也没有更衣室、浴室和厕所。在一些共享健身房内,由于空间过于狭窄,充斥的汗臭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与传统的健身房相比,共享健身房的功能被严重阉割,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共享健身房只有跑步机这一种健身器械,太简单了。对此,不少网友称共享健身房更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共享健身房挑战重重
从一些媒体记者的体验来看,共享健身房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事实上,与其他共享经济形态一样,共享健身房除了面临盈利的压力外,运营方面也面临重重挑战。具体来说,共享健身房的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层面的挑战:众所周知,线下的健身房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才能营业,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共享健身房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经营场所,共享健身房在政策层面最大的挑战,主要是消防安全和卫生。
此前,共享休息舱被监管部门叫停,是因为狭小的空间存在消防隐患。同样,共享健身房的经营面积最大不过5平方米左右,而且没有任何消防措施。一旦出现着火的情况,共享健身房如何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相比之下,线下的健身房都有非常完善的消防措施,而且通过了消防部门的审核。除了消防方面的监管外,卫生等方面的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共享健身房必须面对。
2、用户体验的挑战: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一样,共享健身房的用户体验尤其重要,这关系到日后的盈利。就目前的一些反馈来看,共享健身房的用户体验仍有诸多不足,主要是室内气味,以及配套太差。
虽说一些共享健身房内安装了空调和空气交换系统,但过于狭窄的空间内,难免会有异味产生。加之很多共享健身房的打扫频率并不高,不是每个人使用完后就打扫,这导致共享健身房室内的空气质量很差。
3、如何盈利的问题:既然是一种商业模式,盈利自然是共享健身房不能绕开的话题。目前,北京已经有多家公司做共享健身房,收费标准都是每分钟2毛。共享健身房运营方觅跑公开的资料显示:按照每位消费者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这样的计算,并没有考虑到维护成本和设备折旧等。看来,共享健身房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在实际运营中,共享健身房面临的问题,远不止文中所说的这些。共享健身房刚开始运营,已经有小区物业出面阻挠,毕竟一些共享健身房建设在小区公共用地上,在物业的管理内。一旦共享健身房大面积铺开,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写在最后:不可否认,全民健身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人们思想意识转变后产生的旺盛需求。从出发点上来说,共享健身房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只是,共享健身房如果一味像共享单车那样野蛮扩张,无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共享健身房注定是资本逐利的噱头。
作者 贾敬华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共享健身房 商机还是资本逐利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