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斌
2014年到现在,伴随着创业大街的盛极一时到门可罗雀的凋零,我们又度过了一轮创业潮。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狂热带动的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波动正在逐渐趋于平稳。“创业去”也从人人羡慕敢于追求梦想和财富的代名词,变成了相亲场、职场令人闻声色变的高风险末等选择。
资本:热钱褪去,大浪淘沙
在资本最狂热的14、15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讲究“快”,似乎有个想法马上执行,就能够分分钟完成融资,在市场获得成功,走上人生赢家的康庄大道。当时的北京创业大街上,两侧遍布着创业咖啡厅和孵化器,甚至坐在北京CBD的任何一家咖啡馆里,都能听到传奇项目的融资故事在流传,在各个版本的前辈故事中,从来不乏某某项目几分钟就拿到了几百万天使轮融资,某某项目甚至连demo都没有,就靠着简陋的ppt和几个人口若悬河的前景展望,就能够吸引到投资。余佳文、
至于互联网大厂的高管大牛们的传说,就更多了,比如人还没有想好做什么,投资人们的钱就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准备上车一起玩。比如网易的总编辑们,李学凌、俞华峰等单飞创业都很成功,为后续网易系的高管创业铺平了道路。根据2014年IT桔子的不完全统计,当年共有456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来自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而这些拥有创始人光环,相对靠谱的项目,在当时的双创潮下,只是竞争链上游的一小部分。根据新华网的报道,2015年每天新注册的企业超过万家。
绝大多数的创业企业,在创业热潮褪去之后,逐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被列入了死亡名单。就和涨潮时资本来的最快一样,退潮时嗅觉灵敏的资本同样也撤得及时。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创业圈融资进入寒冬期,不少项目因为融资困难相继倒闭。O2O倒闭潮、直播倒闭潮、孵化器倒闭潮……曾经红火一时的行业们相继迎来了洗牌,只有真正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今年以来,创投圈的融资形式仍然严峻。根据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整个TMT行业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的投资总量下降44%,只有2091起,今年上半年行业私募及创投投资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数量环比减少了21%,就可以看出这个趋势了。要知道,2014年,主流天使投资机构全年平均每周投一个项目,光天使投资机构当年就一共完成766起投资案例,同比增长353%;披露的投资金额总数达5.26亿美元。
而现在 ,新生的项目越来越难得到融资 ,二八效应越来越明显,资本主要涌向被市场证明过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过亿投资数量达到49起,半年度的大额投资金额环比增长近50%,且出现一笔55亿美元的大型独角兽巨额融资。相比起来,首轮投资在数量和金额上,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
心态:不再受欢迎的投机者
经过了一整年的资本寒冬洗礼,目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心态都更趋向理性和健康。在评估新项目时,投资人现在更加谨慎了,投资风格也从原来的不拘一格,到现在更愿意投资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成就的公司。扩张期和成熟期的投资金额重回了历史高位。之前光靠ppt就能融资的狂热期已经成为过去式。在创业高潮时期不少投资项目的高风险,导致了投资者们在评估新项目时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和整个大环境有关系,创业潮的出现,往往发生在经济的转型期。经济转型中,资本都在集中追逐各种风口,希望寻找到高增长高回报项目,创业企业往往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加上这次创业潮的主要动因——技术的突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手机可以做到实时联系人、位置和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商业结构,带来了大量的新机会。不过在经过了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红利期已经逐渐过去,新技术突破带来的野蛮生长期时间很短,目前的创业项目已经很难像前几年那样,随便切入一个行业就能够有机会发展成为独角兽。各个行业都已经有大量已入局者在,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和空间并不多。
一方面,市场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监管跟进。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逐渐脱离野蛮生长,都在向着正规化,理性化发展。一旦被纳入监管,不少行业的政策风险释放加速,像是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直播等领域的创业项目,在纳入监管之后,整个行业洗牌,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只有头部的几家能够活下来,并继续走下去。
在这样的环境下,像是1、2年就出一个独角兽的概率大大降低,几乎已经不可能,在行业走向规范成熟期的同事,可能性也在降低,未来的创业者发展的常态可能就是缺少资源,缺钱,缺少人口红利,在各大巨头的市场空隙中寻求生存空间。接下来,成为巨头公司们业务分支上的毛细血管,从微小企业起家干起,做细分领域的垂直市场将会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选择。换句话说,市场留给投机者的土壤越来越少。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当创业热潮渐退,留下来的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