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中的战斗机,浅谈AI能力与场景兼具的腾讯云

近期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召开之前,马化腾发出了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连接”、“全用户”、“大内容”、“新科技”、“宽平台”等七大关键词,并倡导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信中有23次提到了“云”,频率超乎寻常,这预示着腾讯云将在马化腾所筹划的未来数字生态蓝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形式上看,BAT等国内科技大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多以公有云为主,腾讯也不例外。除了搭建IaaS的基础设施平台外,各家都会把自家相对擅长的一些服务融合进去以满足更多需求,如电商能力、即时通讯能力等。实现IaaS基础功能的技术目前已十分成熟,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方面,各家使用的技术不同但总体能力都不差,区别在于细分产品和应用市场的丰富度,而这又与运营商对服务场景的熟悉程度紧密相关。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提到了数字化实现产业迭代,云端的人工智能化,以及腾讯内部一些部门向生产力部门的悄然转变等等。如果将这三点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腾讯是有强烈意愿将自己多年来锻造出来的能力向外输出的,其实现方式毫无疑问将通过云计算,其实现的形式是对外赋能。整个公开信中的主要意思,就是通过云对外赋能,而腾讯云主打的特色将是AI云。腾讯的IaaS除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外,还会叠加丰富的AI功能应用。

 

提到AI时,很多人对做有关技术高低的横向对比,试图给该领域中的玩家排个名次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AI的技术优势当然很重要,但其实并非最终的制胜关键,否则IBM和微软早赢了100次了,AI的应用和场景显然是更重要的成败因素。这意思是说,能给最广大范围的用户用上AI,将AI与最大范围的应用场景结合并投入应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中国互联网上连接与互动最为活跃,大数据资源最为丰富,用户运营最为成功的平台,腾讯显然可以做到这件事。

 

公有云作为坑的历史已存在有年,之所以是坑,关键原因在于场景和应用不够,无法有效提升需求,扩大市场容量。此外数据信任问题也很突出,云服务商提供了别人在提供的服务,等于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无法取信于人,不逾越边界提供服务的话,需求得不到有效引领,体验不完善,在服务的提供模式上,这无异于是一个左右为难的窘境。近年来,云计算的跨层融合正逐渐成为趋势,这里面有技术上的融合、开发与运维的融合、产业上的融合等,腾讯云选择了一条将云计算、大数据和AI融合的跨层融合之路,

 

为了把体验做好,需求引领出来,腾讯云在服务中提供互动连接、大数据等服务,恐怕不会有人反对,腾讯在这方面能力突出,这本就是腾讯自己的奶酪而非别人的。腾讯把自己发展出来的AI能力也应用到服务中,也与接受服务方的业务没有冲突,因为AI原本就不是一般企业能做的事情。把大数据和AI能力进行跨层融合,将其在IaaS、PaaS和SaaS进行分别部署,是毫不违和的一件事,企业有需求,市场有空白,腾讯云可以大胆去做。而这其中,AI能力将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是跨层融合的核心力量。

 

腾讯在AI方面的技术研发一直不是那么显山露水,虽然之前也曾在国际上斩获多个大奖,但直到今年腾讯AI Lab出品的“绝艺”亮相后,才让市场感受到其强大技术实力。腾讯对于AI的前景看得很透彻,相比做出有形的AI产品来说,腾讯更愿意将AI落实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对外输出,而腾讯云成为其对外输出的绝佳管道。

 

腾讯云最底层的IaaS基础设施是由GPU和FPGA构成的,在这种架构之上是能跑AI平台的。再往上是AI平台服务,目前有深度学习平台和机器学习平台。在平台之上是AI基础服务,承载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再往上就落实到具体的AI应用服务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使用者不管在哪一层有需求,都有相应的AI服务提供,需求较为复杂的大企业到基础层去获取服务,而小企业到应用层去直接使用服务即可。

 

这是个适用性极强的AI云服务架构,从几万人的大企业到两三人的微小企业,都为其留出了服务空间。AI在未来产业中应用的广泛性是有普遍共识的,在垂直行业及场景中会发挥巨大的效率,且有更多的新场景被创造出来,这是个光明的未来。在将云计算与AI结合起来的同时,腾讯云还会将腾讯的用户运营能力,连接与互动能力融合进来一同输出,直至达到生产力促进的作用。这一切,也就是对外赋能的概念了。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所说的数字生态共同体这个提法,相当有前瞻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理念上是一致的,是发展这一主题的创新版本。传统观念下的商品与渠道,服务与平台,总是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一些冲突,出现各自挤占对方利益的现象。而数字生态共同体其实是在描述一条正道,腾讯云作为平台,需要合作伙伴的加入方成其大,合作伙伴从腾讯云的赋能中得到利益,腾讯云的利益自然也会得到实现。作为数字生态的共同组成部分,两者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共同促进,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向上循环。

作者 葛甲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