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京东金融从农村做起

日前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民银行与新华社共同举办了一个“互联网与金融”论坛,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参加了论坛,并在“金融科技如何服务多层次实体”议题中讲话,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关于金融科技普惠性的部分。

 

如果金融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帮助实体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那么这毫无疑问也是与之高度相关的金融科技的首要任务。陈生强重点讲到了技术在现代金融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的普惠性意义,金融科技可以将线上线下连接起来,使得金融服务能普惠到之前覆盖不到的角落,例如农村市场。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量,传统金融业对这个市场中的小微需求是顾及不到的,但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一些过去无法满足的需求成为可能。

 

京东金融在这方面有一些具体的落地项目,如面向农民的数字农贷。申请者需要一笔钱用于未来三个月的农业生产,京东金融的数字农贷则会提供无需任何担保抵押的贷款,这样确实满足了一些农民在生产方面的需求,但怎么来做风控呢?事实上,既然是数字农贷,一个条件就是要确保用于农业生产,在这笔钱获批后,会根据农民购买种子、花费、农药等流程依次按步骤发放,前面的生产步骤是下一批贷款到位的依据之一,通过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来做风控,并帮助农民将生产过程实现信息化,进行风险管理。

 

农民通过数字农贷来养鸡,每只鸡需要贷12元饲料款,养鸡周期三个月,这12元在传统贷款中一次性就发放了,但在京东金融数字农贷这里并不是。京东金融把养鸡流程数据化了,每天每只鸡需要吃多少,到多大时需要增加多少,到什么时间需要到位哪笔款项等,都弄得清清楚楚。贷款农户不需要付出任何资金闲置成本,最终核算到每只鸡身上,贷款成本仅需6分钱,许多农民在手无资金无法进行投入的情况下,也可从事养鸡这类的农副业生产。

 

再如四川仁寿县盛产枇杷,当地也有生产枇杷汁的知名企业。京东数字农贷在这里的运作程序是这样的:以果农与枇杷汁生产企业的购销协议为依据发放贷款,由企业向京东数字农贷推荐贷款对象并提供担保,贷款发放下来后由企业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发放到贷款人手中,枇杷成熟后根据购销协议企业进行收购,在收购款中直接扣除京东数字农贷的应还款项,企业生产的枇杷汁再由京东商城进行销售。

京东金融从去年开始,根据实际情况投放了一批面向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贷款,帮助内蒙、河南、河北等几个省的一些农民实现脱贫。而解决这些在农业生产中的小微贷款需求,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金融业的老大难问题,这些需求琐碎而细微,用人工来做的话收益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不通过金融科技介入搞技术创新是没办法做的。

 

金融行业最好的目标客户,是数量较小的高净值人群,业务开展起来省时省力,效益高,风险小。长期以来,基数较大的农民和贫困人群是很难获得相应金融服务的,这个群体虽然人口基数大,但也存在着需求过于复杂,单笔业务净值较低,产出效益不高,风控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解决这些人的金融需求,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利用机器来重整整个业务流程,达到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目的。

 

当一项技术想要不断得到完善,具备推广价值和可复制性时,唯一的切入点就是进入范围更广的应用市场。我国目前存在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和经济生活薄弱环节,前者更容易出效益,但后者更容易培育技术能力,京东金融首先瞄准了后者,希望能服务更广泛用户群体。金融科技的角色定位原本如此,首要目标是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次要目标才是为已经解决好的问题锦上添花,更上层楼。

 

陈生强在乌镇的发言中,已表露了这些意思,那就是一定要重视金融科技的普惠性。传统金融也会强调普惠,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普惠的层次到一定程度就深入不下去了,这也正是为何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会成为一个现象的原因。京东早在2014年就与乡村银行进行合作,深入探索在中国推行面向农村的普惠金融之路,如今在金融科技崛起的大背景下,这一提前预判与布局,已逐步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民群体,金融需求细微且繁琐,但总量却异常庞大,京东金融进入农村这个最广阔市场打天下,追求的并非利润,而是最大化的价值。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复杂的需求,正是金融科技锻造自身能力的最好舞台,而这一能力积累一旦到了成熟的那一天,就能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挥作用。普惠金融在今天的吃力不讨好,在不远的未来将变身为价值无限的不可替代,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作者 葛甲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