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的价值在未来,而不是填补商业社交空白

社交网络在中国兴起之时,移动互联网正大潮涌动,用户从PC到移动端的大迁移也恰好是从那时开始的。有微博和微信这样的大社交平台,垂直社交能否立足在当时还存在很大疑问。时过境迁,这个问题已被揭开谜底,垂直社交的存在逻辑不存问题,陌生人社交产品陌陌已上市,而商业社交产品脉脉,则在去年底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融资,在年初将广告打到了地铁和公交站头。

说到商业社交,就不能不提美国的LinkdIn,这家巨头已成为美国职场人士的标配。脉脉在当初刚开始做商业社交的时候,LinkedIn就是个现成模板,将其模式直接复制过来即有很大的成功希望,不过脉脉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根据中国社交网络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回过头来看去,这简直可以算是脉脉发展道路上的神来之笔,生死攸关的重大选择。毕竟,当年直接复制脸书模式的人人,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最终也没能取得成功。

如果说LinkedIn的基础功能就是海量简历黄页,那么脉脉这个产品的表现形式,是更为灵活多变的,产品设计上更多地照顾到了中国社交网络的具体特点。而且,脉脉强化了认证功能,脉脉的认证功能是一根定海神针,首先保证了商业社交的一个基本秩序,让参与者不易被虚假信息和虚假身份所蒙蔽,导出一个“真实职业形象”的结果,而这一点则是脉脉之后所做一切的保障。

在微博这种弱关系社交网络里,每个加V的用户都是有身份特征的,身份特征可以算是职业身份,但微博本身是个综合性平台,并不强化平台的职业社交功能,再加上微博上的身份特征参差不齐等原因,这些都给了脉脉更多机会。做商业社交的话,一定是首先要将职业身份做实,这是一个商业社交平台的基础价值。首先来脉脉的用户都是冲着商业社交来的,目的性较强,在此之上脉脉又用认证等方式强化了真实职业形象,这使得其在构建职场社交网络底层基础架构方面,做得较为扎实。

有公开而可信的职业身份作为基础,可以让人与人更高效地连接,但还不完全够。脉脉在这一基础之上,又构建了一个价值更高的内容层,倡导人脉共享理念。商业中的人与人连接在一起,总要干点什么让大家的连接结构更为牢固,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每天换工作的。内容,就成了把人进行更紧密结合的粘合剂。内容可以互动,可以传播,可以让大家互通消息,产生共鸣,商讨对策,忧心忡忡,内心窃喜等等,而通过互动内容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让一个原本属于低频需求的商业社交网络,变得更为高频了。不换工作,也可以上来看看消息,看看今天圈子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同事、同校、同行、同乡、共同的朋友,这是脉脉为用户拓展商业人脉所定义的五个维度,这些再加上二度关系,如朋友的朋友,同行的同行等,商业社交网络的社交环境就构建起来了。据说这五个圈子再加上二度关系,潜在社交圈子堪比十万人的小城。而这些关系机制的建立,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对通讯录入口的高度重视,给脉脉的商业社交环境扩张打开了空间,也使得脉脉从无到有构建了一个商业社交网络,培育了用户习惯。

其实新习惯的培养非常难,不仅要能把产品逻辑研究透彻,还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脉脉最初的一批用户来自于互联网行业,这个行业有着较高的人才流动需求,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也很强。用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的话来说,由于当时互联网在国内蒸蒸日上,用户的“密度”已经够了,所以先从这里开始做。而到了2017年时,脉脉发现包括金融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到达了足够的密度,于是脉脉迎来了爆发。脉脉最终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互联网人在上面玩,最终变为一个涵盖大多数职业身份的社交网络,这意味着时候到了。

脉脉在2016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2017年则增长了5倍,2017年4月的艾瑞指数显示,脉脉超过领英位列中国职业社交第一名,到了2017年底,脉脉App已登顶苹果App Store商务免费榜榜首。从发展轨迹来看,2017年之前的脉脉都不能算是个快公司,甚至一度给人势头不济的感觉。但没有那三年的探索和蛰伏,就不可能会有2017年的爆发。而身前身后都缺少强而有力的直接竞争对手的现状,让那三年的探索现在看起来都更像是一场豪赌。所幸的是,脉脉最终还是冲出来了。

看上去,脉脉是填补了中国商业社交网络的空白,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LinkedIn的收入来源与脉脉完全不同,中美职业市场的价值也不同,LinkedIn的收入来源是人才解决方案和展示广告等,但鉴于中国市场的现状与美国不同,脉脉肯定不能生搬硬套这条路。脉脉的未来必定是要构建出一种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做商业社交网络,但不一定非要从职业这个点上获取主要收入,在中国,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会更显魅力。

目前脉脉的数千万用户中,大多数来自一线城市,涵盖了金融、互联网等100多个行业。脉脉目前已与BAT、今日头条、微软、甲骨文、IBM等国内外大企业达成商业合作,企业级服务的发展空间相当大。此外脉脉也在尝试一些职场服务、猎头、培训、创业、金融、婚恋、置业等toC的商业模式,这里面不管哪一个做出成效,都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脉脉的用户,显然都是一些高净值的职场用户,撇开他们的职业特征不管,单就其高净值特征开展商业运作,其空间就已足够令人兴奋了。

林凡认为,在很多垂直领域,脉脉都能渗透进去,而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脉脉当然不满足于领英,做个两三百亿美元的公司,而是要做更大的事情。因为中国企业成长速度太快,而未来20年时间里,二三线城市的崛起是必然的。城市崛起后,商业竞争会高度发达,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变得更大,对企业级服务的需求也会大增,商业社交能够帮助这股趋势解决很多问题。脉脉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是向大家证明了,商业社交在中国并不是一个不能做的事情,未来脉脉会证明。

作者 葛甲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