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互联网网站大部分都是从门户、社区转型而来。可以说,很多区域互联网公司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与众多门户网站的问题一样,面对微博、微信、58同城、美团等下沉到本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冲击下,危机感非常强。
区域互联网转型或陷入迷茫期 核心在于模式验证。
最大的危机貌似是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的冲击,在14年,各地兴起了“萌宝投票”,而在初期的设定下,我们设定的步骤,就是要求各地把这类投票频率加大,并且把这个市场做烂,这样的逻辑是:由于准入门槛低,防止竞争对手利用这个活动增加粉丝的机会,所以干脆用大量投票让用户审美疲劳。
最后的结果也是大家看到的:现在各位已经很难对类似投票兴起兴趣,即使最近两天微信官方对投票功能以及第三方投票之前的严厉监管,其实已经很难给本地化大号们形成影响,因为用户群体已经形成。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本地化APP通用型产品,类似discuz、phpwind的产品,BAT早已认识到区域性网站的价值,马云曾经在几年前PHPwind主办的千岛湖区域互联网站长活动上表示未来地方网站可能存在与阿里系的竞争,所以不如大家合作……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用型的APPS产品,点燃了区域互联网从业者的希望,但同样也带来了绝望。APPS产品目前市场占有量前两名分别是马甲APP与千帆APP,与discuz、phpwind当年的竞争类似,在产品上,并未有特别的差异化。
理论上,目前区域互联网从业者,构建了:1.本地社区BBS。2.微信公众号(矩阵)。3.本地分类信息。4.萌芽阶段的行业垂直运营。这种业务结构。从收入来看,行业、广告、活动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本地化的微信公众号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广告和活动。
陷入囚徒困境的现状是:区域互联网把公众号运营者当成了竞争者,但目前两者之间并未有特别优质的商业模式验证。更多的是陷入了产品运营的怪圈。
比如说:最近本地化微信公众号经常推送的美食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爆店”。看上去,这是一个不错的销售产品:在面对美团这样的产品,通过产品形成了短暂的盈利结果,且商家有了广告传播力与销售结果。所以,有网站甚至保持了每天一条“爆店”文章的推送,可以看到的结果必然是审美疲劳。
从长远来看,类似爆店这样的产品,仅仅是一个运营产品,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同理,类似房地产的专车、电商、渠道分销,区域互联网又用的这种产品运营法,选择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运营,而忽略了行业的本质。最终的结果就是:类似的产品运营,并不能代表某个行业的真正商业模式,产品运营应该是区域互联网以及微信大号的一种工作和创造能力。商业模式才应该是学习的,模式能构建生态,而短暂的产品运营终究会被替代。
对于商业规则的理解,有利于构建商业模式,并且验证。从门户时代来看,这种验证模式的过程会很长,急功近利的模式探寻可能并不会有快速答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行业的运营,是有明显和特定规则的。区域互联网意图自己重新定义相关规则,可能会徒劳而返,从这两年的收入变化来看,比如房产:没有行业专业度的运营,永远拿不到合理的收入,只能贱卖价值。
囚徒困境现状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 空间与未来看上去都很美好
前面说的是目前发展的还不错的区域互联网和微信大号的现状,即使如此,面对5000万级以上的收入,还是望洋兴叹,整体体量在互联网领域还是非常小,很难吸引资本关注。近期兴起的新三板上市潮的未来,如果没有合理的题材,尽管有网站在财务公示上有所准备,但成为僵尸股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近几天看到几个现实的案例
1. 一个本地商家转战微博本地化营销,主营草鸡蛋,开号不久,转发效果很好,博主玩笑说“找到了大V的感觉。”
2. 一个本地BBS社区,坚持不运营微信公众号,在移动化转型上选用了WAP页面,一篇帖子点击量58万。
3. 某县城BBS,没有门户频道和微信优势的前提下,依旧能年入数百万,收入流量都在增长。
如果没有微信 本地互联网会死吗?
对于未来的发展和空间,我们先来几个大胆的假设:
1. 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微信公众号是否是必需品?
2. 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区域互联网、本地化的互联网运营会怎么样?
从现有的结果来看,微博时代,各地的微博大号,也并没有运营成功,但是并未对地方网站形成致命的威胁,只能说是影响。而微信公众号的到来带来的危机,更多的是业内自信不足以及运营能力的薄弱。
那么,微信大号的时代应该怎么看?从传媒角度来看,这是一群掌握了当下传播规则的内容制作者完成的创新,获得了自己的用户基础。
从运营过程来看,大号目前的问题很多,有刷屏文章《“卧底”某地方大号半年后,我明白了这些道理》说的比较详细,文章结论认为:1.单一微信平台需要与社区和APP整合,增加与粉丝的沟通。2.地方微信大号数量激增,竞争加剧。3.内容困境:地方微信大号没有内容渠道,大多数都是靠抄袭借鉴整合。
其实,这三座大山,也是区域互联网的困境:
表面上,社区解决了UGC和粉丝互动的问题,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大家几乎放弃了对BBS的运营保护,只是在维持,过多的去追求微信公众号和粉丝。即使BBS运营颇佳的网站,也似乎犹豫不定。在商业收入上,也没有过多的亮点。
其实,除了美食和房产,本地互联网还有很多行业的商家,比如:母婴、汽车、家装、婚嫁、招聘,众多本地网站的收入也是来源于此,并且商业模式进行了复制和输出,比如说:鹤鸣亭网的招聘模式,输出到其他城市获得了成功验证。
这种验证,属于行业的模式验证,因为完成了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整合。而类似房产电商、美食微信文章“爆店”,仅仅是一个运营产品,这样的运营产品,是阶段性的。而行业收入是大家的共识,矛盾在于:本地化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的运营者,大多不是专业人士,可能是技术男,也有可能是BBS达人,根本无法完成对行业的深度认知。
如果抓不住核心关键点,永远疲于奔波的创新新的运营产品,然而都是表象的,核心的关键点就是行业规则,鹤鸣亭创始人的招聘是经过很多年验证的,而房产的垂直模式也是验证了十多年的。
由此可以看到,其实产品运营是基于整体运营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素质,而最终的行业深度运营一定是建立在行业专业度之上的。
在这一点上,本地微信大号和网站运营者,看到的的确是行业的红利:比如房地产、家装等大宗消费市场,但又无法获得行业的认知,只能选择阶段性的产品运营或者是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美食。
并且过多的依赖其他区域的产品模式来复制,而结果是:拥有大量流量和主流BBS影响力地位,以及数十人一个行业运营的明星团队,以及个人综合素质很强的总监级人物,营造了一种幻象:似乎没有团队和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不管是行业深度运营、内容生产、运营产品设计包括未来可能有的社群运维等等,归根到底,都是运营的一环,投机取巧最后获得的结果未必会满意。
而真正运营能力够强的网站,即使微信公众号没有取得优势,也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收入,至少大部分本地垂直网站,已经做了最好的证明。
向死而生 如何突破这种尴尬的囚徒困境?
综上所述:
APP、微信运营等等,都是简单的一个互联网产品,正如早期BBS时代的Discuz和Phpwind带给大家的也仅仅是一个源代码,更多的是靠UGC的形成,而当下,随着各类移动产品的碎片化,移动端的UGC很难野蛮发展,必然依靠的还是团队的运营能力。对于微信公众号而言,大量的原创内容会逐渐去自媒体化而变成机构媒体,并且无法解决互动问题。所以对于移动端产品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即使如此,APP能否成为最终解决方案,依旧没有定论。从生存较好的网站,尤其是大站点来看:
1. 媒体化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专业的媒体化要求对于从业者可能还遥不可及。
2. 影响力打造成为核心,但是依旧缺乏行业影响力,例如房产,目前合肥论坛与烟台论坛是最佳案例,不过距离专业垂直网站依旧有差距。
3. 基于行业的运营必然要深度于行业的专业度打造,本地化行业商业模式其实已经有系统性解决方案,但是本地化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依旧很难理解、接受和执行。需要提升对行业的理解,尤其是加大团队人才引进和专业度培养。
4. 营销成为本地化微信大号和区域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障碍。营销型团队需要的是专业度和执行力。
5. 运营型产品,应该是团队的自我创新,案例库的模仿是起步必经之路。长远来看,学会对商业目标的设定、理解以及自我提出解决方案才能加强运营型产品的创新能力,很欣喜的是,这一点可以通过训练和实战解决,但需要意识而不是依赖。
6. 技术支持成为以上的基础。
不管是微信也好,微博也好,本地化的互联网正在接受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多,碎片化产品的侵蚀挑战的是区域性互联网从业者的应变能力,技术产品提供的是基本保障,革命性的产品可能还在路上,这需要做好长期战斗的过程。
即使没有微信,本地互联网依旧会存在,而丛林法则下的淘汰也是必然,所以本文强调的运营能力和行业深度运营能力将是存亡的关键。
作者 王新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如果没有微信大号 三四线城市互联网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