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阅读会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吗?

8月7日,王思聪在微博上花钱订阅了博主科学家种太阳的文章《孙杨到底咋回事?》,随后王思聪删除了该微博。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付费阅读,文章只显示一部分,如果想继续阅读需要付费。此篇文章付费阅读的有1000人左右占比很低,当然要让读者拿出真金白银为内容付费,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付费阅读

知识从来都不是免费的,但知识也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没有严格的定价。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并且是被人们相信的。现代人将知识转变成生存的手段甚至是实现财富自由的通道,难道就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吗?

目前来说一般以内容创业和付费阅读的形式来实现知识变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好像知识、信息都是免费的,其实只是其中的垃圾信息是免费的,就像大街上的那些带着擦边球满是医疗信息的小杂志。付费阅读分为两种,一种付费是为了知识本身,另一种就是为了满足需求(经验、好奇心、娱乐等)付费。

付费阅读的起源——网络文学

付费阅读并不是近几年兴起的,早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免费网络资源在一夕之间消失殆尽,许多文学网站失去了生存的条件,纷纷关闭。B2C模式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文学网站管理者们的视野,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盈利途径——付费阅读。最早进行付费阅读尝试的是一批玄幻类文学网站,由于玄幻类文学情节离奇内容精彩,阅读门槛也比较低,同时拥有大批的网络读者,比较适合付费阅读的模式。2002年,“读写网”和“明杨·全球中文品书网”率先开始了付费阅读的尝试。随后,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天鹰等玄幻小说文学网站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付费阅读模式。

2011年中国独立博客还处于盈利模式匮乏、单一的时候,阮一峰开始出售博客文章。

2013年底,豆瓣阅读开始做付费专栏。专栏前三篇默认免费,后续内容由作者自行决定何时转为付费。豆瓣和专栏作者的分成是3/7开。

在2014年8月份,微博开通公测打赏功能,同时也开始小范围测试“付费阅读”功能,至今也没什么起色。

2015年3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与在线新闻付费平台Blendle BV达成协议,允许荷兰读者在线购买这三家报纸的单篇报道。在分成方面,出版方将抽取70%,剩下的归Blendle公司。

2015年12月份罗振宇带领着他的罗辑思维团队推出了一款得到App。得到的内容从“电子书”到“精华书摘版电子书”再到“得到金句”和“音频内容”,最后又推出付费文字订阅号。订阅需要一次性付完全年费用,且不受理退款。

2016年2月份微信也开通了付费阅读功能,微信公众号文章提供200字以内的免费阅读内容,剩下的则需要付费阅读,付费金额限制在0到200元之间。

5月份,知乎创始人周源在知乎举办的第三届 “盐 Club” 上,现场发布了一款知乎的新产品——“知乎 Live”。仅几天后,果壳旗下的在行也推出了一个轻型应用,叫做“分答”。 两款产品都被认为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变现“的探索,一时间在业内引发广泛热议。分答上线后一个多月里却获得了1000万微信用户的访问。朋友圈刷屏、众多明星加入把付费阅读的商业模式推上了高潮。

网络文学与这些这些媒体平台虽然都是付费阅读,但也有明显不同。前者主要是依靠连载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进而付费,且单价极低,千字只有两三分钱。而后者主要是依靠高质量的单篇文章来获得收益,以公众号的信誉、品牌为吸引力,让读者产生付费阅读的冲动。

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就是付费阅读?

知识变现的成本在降低,也让一部分人逐渐认识到,付费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互联网的知识信息意味着“免费”。根据真象大数据资料显示,知识付费现状形式多样,但整体渗透率仍待提升。

付费阅读

先看再付费的行为崛起,说明好的内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的。主动付费是因为所得价值超过了免费内容带来的一般价值的心理预期。而在其他知识付费行为中,人们通常需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于知识价值进行评估。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需求也从泛娱乐内容向知识型内容转变,这类内容往往能给用户带给更大的价值。只是从中国现在的情况来看,让用户为内容付费还有一段路要走,对用户的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在庞大数量的冲击下,信息筛选和过滤会变得越来越疲惫,每天必须打开的微信,订阅了几千个账号,看不过来就会导致懒得打开。而付费订阅如若能承担过滤和筛选这一角色,势必会成为一个风口。毕竟“价格是衡量价值的一种尺度”。

内容的优劣决定变现的能力!

不管是微信微博、微信、分答还是值乎,付费阅读模式是否成功还在于内容是否足够优质,是否存在免费取得的可能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消耗了我们大量时间,愿意选择付费就是因为不想再去多花时间成本甄别内容。当然也有用户付费后会后悔那是为什么?因为用户心中觉得你这些东西不值这些钱。

当然很多知识变现创业者都会以“优质内容生产”作为核心竞争力。被称为“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的《李翔商业内参》加盟“得到”,这个据称历时半年打造的内容产品,号称马云是其第一个付费用户,马云还为此录了一段60秒的推荐音频。目前《李翔商业内参》已有66458人订阅,营收高达1332余万元。重要的是,这不是来自于广告主的合作而是完全来自于用户的买单,这是足以令内容创业者们兴奋的事情。

而王思聪在分答上回答了32个关于个人、投资、价值观等方向的问题,赚了20多万元也让分答一时成为火爆的现象级产品。当然用户付费的核心是回答的内容。不管是经验知识,只要内容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值得的。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免费才能生存"的时代了,愿意为虚拟服务(包括电子内容)付费的消费群体在逐步扩大。实际上愿意付费的用户是更加理智的用户,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会用自己方式去评判一个事物的价值,对于免费的东西他们看到了免费背后的成本所在,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社交成本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这类人的基本共识,精于计算价值是他们的共性,用更少的成本去获取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对于知识产权的观念还在缓慢建立中的中国社会,付费模式是实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当然无论是纸质内容还是电子信息知识,只要是好的内容,肯定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作者 陈博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付费阅读会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吗?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