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做饭火了 本地生活嗅到新商机

“上门做饭”突然走红

这段时间里,有关“上门做饭”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

比如10月25日,湖南一女子晒出自己上门做饭的视频,还因此登上热搜。当事人曝光了具体收费标准:四菜一汤66元、六菜一汤88元,10个菜128元,12个菜148元。附加服务是打扫厨房卫生,免费帮买菜。需要洗碗的话加10元……

对此,网友们也是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收费贵了点,还不如点外卖;也有人觉得比从家政平台请阿姨便宜多了,而且在家做饭更安全放心。

随后在11月11日和11月21日,#25岁小伙上门做饭三菜一汤收费36元#、#95后年轻人兼职上门代厨时薪40元#的新闻也接连登上热搜。“上门做饭”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个风口。

如今在各大社交平台,甚至是电商平台上搜索“上门做饭”,基本都能找到本地用户发布的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除了价格依据厨师个人标准而定以外,具体的服务模式都相差无几。

像是需要提前一天预约,食材自备或代买,厨师只收取人工费等等。如果需要洗碗、清理厨房之类的服务,则需要额外付费。

看起来,这样的服务时薪不算很低。但一天时间里需要代厨的饭点,其实也只有中午和晚上。上门的厨师们,可能还需要去买菜,一天能接满两单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月下来的收入最多也就三四千块钱。

因而我们也能看到,虽然“上门做饭”现在炒得很火,但大多入行的年轻人都是当兼职来做。至于那些当主业来做的厨师们,基本也有些其它副业。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些厨师拍视频或直播传授自己“上门做饭”的经验等等。

除了上门做饭以外,现在甚至还有“上门按摩”“上门美容”“上门喂宠”等等一系列的上门服务。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突然促成了这一“潮流”的诞生?

有需求,也有受众

“上门服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家政服务平台都会有上门做饭、上门清洁之类的服务。

2014年时,市场上更是有一批专门做上门代厨服务的平台出现,比如“爱大厨”“好厨师”“厨临门”等等。在美团等综合类本地生活平台上,搜索“上门做饭”也能找到对应的商家。但现在看来,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多时候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大多垂直平台更是已经关停。

如今,不走平台的个人接单却突然走红。一方面可能是价格更亲民,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需求迎来了一次小爆发期。

突发的市场需求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就是疫情影响,很多服务业门店无法正常营业。消费者需要使用的一些服务项目,诸如按摩、美容等,只能通过上门服务解决。

不过疫情下上门服务的安全性还有待商榷,毕竟现在很多地方连外卖都无法送上门了。

其次是大众的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积极。前不久,短视频创作者“辛吉飞”的一句“科技与狠活”走红,导致很多人对外卖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担忧。也正是那之后不久,“上门做饭”接连登上热搜,或许很多网友也开始考虑用这种形式取代外卖。

再其次,如今上门服务的价格更透明,服务更灵活。前几年虽然也有很多家政平台提供上门服务,但在大众认知里,“保姆”“清洁阿姨”等更像是“有钱人家”的标配。而现在这一批自由接单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在各大社交平台提供透明的价格,大多还是单次收费。如果再通过抖音或小红书“种草”,供需双方达成交易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最后就是消费者习惯的养成。近几年,“即时零售”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半小时送货上门。尤其是疫情期间,“社区团购”的上门模式也让人习惯于在家买菜。

如今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任何服务”的时代,特别是伴随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早已习惯于用网络解决大多数问题。而他们,自然也是上门服务的主要受众之一。

但如果按照群体特征来划分,上门服务的主要受众大概是三类人。一是纯粹比较“懒”的群体,他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手段是点外卖。但外卖的重盐重油、食品安全问题又让他们感到担心,如果想吃得又好又健康,请人上门做饭或许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其它一些像是上门美容、按摩等等,所面向的大多也是不愿意出门又要享受同等服务的这部分人群。

二是缺少时间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太忙只能吃外卖,周末即使在家也有很多事情,没有时间做饭、出门休闲等等。他们又追求高品质生活,想要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最终他们的选择,自然也是请人上门做饭、按摩等等。

还有像“上门喂宠”之类的服务,面向的其实也是上班族这一群体:家里养了宠物,自己白天又要上班,只能请人到自己家帮忙给宠物喂食。

三是自身能力有限的群体。比如自身不会做饭,又不想吃外卖的人群,选择请人上门做饭也在情理之中。还有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病患等等,家人无法时刻陪在身边,也只能请人上门提供需要的服务。

总而言之,上门服务的需求一直都在,问题只在于如何提高供需双方的成交率。如今遍布网络平台的“上门服务”从业者,相当于是改变了大众对于服务业的固有认知,也促进了最终的成交转化。

上门服务,隐患不少

可以看到,“上门服务”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但同时我们也得注意,现在流行的上门服务背后还是有着很多隐患。

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者的素质是良莠不齐的。由于是个人接单,消费者很难判断对方是否有相应的能力。

如果对方来上门做饭,最后却不合自己的胃口,是选择认栽还是拒不付款?如果对方没有健康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明,做的菜吃出了问题怎么办?如果把自家钥匙留给对方上门喂宠,最终造成宠物或财产丢失又该怎么办?

对于那些接单的服务者而言,客户的身份也是隐藏在网络背后的。这些提供服务的群体,一般以女性居多,那么上门服务时又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果服务完成后产生纠纷,对方不愿付款等等,又该去哪里维权?

再者,“上门服务”点对点的模式,也给灰色交易、特殊交易等留下了空子。有关部门想要进行打击,又该从何下手?

像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不通过平台完成交易确实更便宜、灵活,但也有更高的风险。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必然会加大对这类交易的监管力度。一些被用来发布接单信息的社交平台,或许也会对相关内容进行管控。

总之,C2C的上门服务,虽然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得建立在合规性的基础之上。仅从目前来看,这个行业更像是野蛮生长的状态。真正能吃到这一波热度红利的,可能还是那些早已深耕多年的本地生活平台。

作者 李松月,摘自:电商头条(公众号ID:ecxinwen)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上门做饭火了 本地生活嗅到新商机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