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掉全部编辑绝不是搜狐会干的事情

张朝阳

前有传言说,老牌新闻门户搜狐将有异动,主要内容是撤除内容部门,并不再设置编辑岗位,搜狐新闻门户定位将改为自媒体平台,而搜狐总编辑陈朝华也将辞职。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意味着搜狐将内容生产中心完全依赖于机器算法之上,完全否定内容生产中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这当然是很扯的一件事,所幸搜狐及时澄清他们并没有想过要这么干,反而要加强编辑力量。

 

2015年搜狐董事长张朝阳提出“再造门户”的理念,其依据是,由于传统门户依托频道板块划分的结构已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阅读需求,而移动端阅读是“流式阅读”的方式。基于此,2015年初搜狐在搜狐新闻客户端首创了依靠“编辑流”+“算法推荐流”的展示模式,前者依托内容编辑部,追求的是有品质的新闻,后者依托的是搜狐集团整体大数据算法,追求的是可信赖的资讯。移动端阅读方式和产品的变化,导致了对内容编辑团队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定位。

 

编辑团队的重新定位和完全撤除,在语境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断不会造成认知混乱。传统门户编辑那种富士康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目前看已并不适合新形势,门户为了自身业务发展对旧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新的发展需求,当然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说这种调整就是完全的摈弃和撤除,那显然是主观臆断的猜想,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新闻老兵搜狐来说,不可能采取如此激进的做法。

 

搜狐对这几天传言所作出的回应有以下几点:

第一,搜狐不会裁撤内容编辑部,搜狐新闻编辑流不是减弱,而是要加强。

第二,搜狐正在加强新闻编辑流内容选择的水平功力和价值观,进行内容部管理结构调整,对新闻编辑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

第三,搜狐副总裁兼总编辑陈朝华正在考虑新的职业发展选择。

 

首先从这个事情的发生根源来看,是搜狐在从固定网络的传统门户网站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移,这是搜狐的一次自我进化,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如果2015年以前大家还看不明白搜狐为什么要战略转型的话,到了2016年应该很清楚了吧。移动端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获取新闻资讯的第一选择。再不转型,搜狐就会像当年门户网站打败传统报纸行业那样,被移动互联网革了自己的命。转型是搜狐的英明的决定,也是搜狐自我进化的证明,自己不改革就会被革命。

 

但改革就等于撤销内容部门,不在设置编辑岗位吗?互联网发展进入移动时代,移动端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第一选择,适应这个变化进化,和撤销内容部门,不设置编辑岗位属于风马牛不相及吧。当前是资讯泛滥时期,但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为牢牢地抓住内容而大下功夫,他们对内容的抓取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效率地抓,精选优质资讯呈献给用户,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会成为内容生产的关键,编辑不但不能裁撤,反而要提升业务素质,网罗更多精兵强将。

 

之前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大发展时期,就曾有过矫枉过正的做法,有些人喊出了淘汰编辑的口号,要将内容生产完全依赖于机器算法,但结果怎样呢?时过境迁,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一点资讯,都已意识到在内容生产机器化的进程中,人的主观因素不应该被弱化却反而应该被强化,编辑的重要性应该有更大程度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朝阳在当年所作出的宣示非常具有前瞻性,肯定了编辑在内容生产中的扛鼎地位,当同时也对机器所承担的职责给与了高度肯定,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搜狐的前进道路并没有跑偏。

 

在此次传言中,搜狐总编辑陈朝华将离职的消息多少还算可信,但也属正常现象。客观地说,门户总编辑的地位,在这些年确实是有所下降的,能一下子把三大门户总编辑名字说全的人并不那么多了。不过,陈朝华离职与否应该跟搜狐的发展状况没太大关系,如果说一个几千人的门户因为一个人的离开或到来,在发展上出现非常大的正负偏离,那才是不正常的。门户的模式目前已发展非常成熟,决定门户成败的绝不会是某个人,而是更多依赖于整体的力量,陈朝华即便离职,也只是个孤立现象,与搜狐整体发展并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最老牌的新闻门户,年深日久积累下来的遗产和包袱,使得搜狐在移动时代的转身不会有那么快,可难得的是搜狐对未来的认识很清楚。从张朝阳提出“再造门户”开始,这两年搜狐在移动转型的路上始终在前进并未停顿。用户需求的变化,自然会导致门户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基础仍在于输出更好的用户体验。把编辑全部裁掉这类的大胆预测,对于搜狐这么稳重,资格这么老的一家门户来说,实属不该。

作者 葛甲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