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搞清楚: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1

2025年08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这是继“人工智能+”在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出现在如此高规格的国家发布中。

很显然,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新强力引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能够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助力。

2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会联想到10年前开展的“互联网+”。

我们有必要说明,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成功实施,就没有今天“人工智能+”开启的基础。就如同没有歼10打下的基础,一定不会有全球领先的歼20一样。

所以,我们今天要展开讨论“人工智能+”,就必须先回溯下10年前轰轰烈烈开展的“互联网+”。

3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此之前,被认为执行“互联网+”最有代表性的企业--腾讯,其创始人马化腾(马化腾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建议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马化腾希望有“互联网+”牵引的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后来,“互联网+”行动计划,果然成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了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为我国互联网产业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奠定了基础。

4

那么,“互联网+”实施到底给我国带来什么?我简单说三点。

一、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约56.1万亿元,GDP占比也从25.1%升至44%左右,印证了其对产业升级的颠覆性作用。

二、这个世界更平等了。“互联网+”的本质之一是让优质资源跨越地理与阶层的鸿沟,消除城乡/阶层二元差异,让更多社会主体享受到时代发展红利。举个例子,在以前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总是比乡村地区的消费者更早享受到各种消费服务和社会便利,现在有了高效互联网连接,中间的差距被无限缩小。

三、社会治理革新。重构了政府治理模式,推动公共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精准供给”,同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群众日常所需,小到缴纳水电费,中到领取育儿补贴,大到买房过户以及各类政务服务,绝大多数环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

5

既然“互联网+”这么好了,我们为什么要切换升级到“人工智能+”时代?

要问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一个是连接,一个是智能连接。

“互联网+”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世界上的人、物、信息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人工智能+”不仅能连接人、物、信息,更能在“连接” 之上加入 “思考和决策能力”,它像一个 “智能中枢”,会对连接起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预测,甚至自主给出解决方案。

“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传统行业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进行重构,是一种外在的优化。好比给传统行业穿上一件互联网的外衣,让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运行,服务供给依然不变。而“人工智能 +”会穿透外衣,直接改造传统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和服务本,它不是换渠道,而是换内核,让行业的供给能力从标准化升级为智能化、个性化。

6

这些概念傻傻看不懂?我们举例说明。

“互联网+”时代的远程会诊都熟悉吧,通过互联网视频技术,医生可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病人进行诊断,甚至指导手术。进入“人工智能+”,例如利用AI影像诊断,医生可在几秒完成肺结节筛查,能辅助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 。

比如美团,在“互联网+”时代,它将消费者与各类商家连接在一起,消费者能通过平台快速找到附近美食、酒店等,商家也能借此扩大客源。而“人工智能+”实施后,AI可自动进行消费者和商品的连接、智能调度规划外卖骑手路径、智能分拣和搬运货物,大大提升运营效率。

比如滴滴出行在“互联网+”时代,把人的需求和车的供给进行了连接,开创了网约车的出行新模式。现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滴滴开启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它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和传感器,能自动感知路况并做出驾驶决策,不仅提高了交通效率,还可能创造出全新的出行服务模式,如无人出租车服务等,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比如在线教育,“互联网+”时代,它将传统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但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质上变化不大。“人工智能+”则是深入到教学深层次改革,利用到AI、视觉识别等技术,智能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智能批改作业,智能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因材施教。

比如电商平台,本质是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来售卖,而“人工智能+零售”会通过用户消费数据预测需求(比如预判某小区下周需要100箱牛奶),指导商家提前备货减少损耗,甚至通过AI设计“个性化商品”。此时,价值不再是资源流通的差价,而是智能预测带来的效率提升。

7

再次强调,“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虽同属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范畴,但核心逻辑与价值维度截然不同。

前者以“连接”为核心,如同搭建高效信息网络,通过重构渠道、整合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外在模式优化与价值重新分配,本质是让现有资源流通更高效。后者则在“连接”基础上叠加“智能”,化身行业核心决策中枢,深入改造生产与服务内核,通过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创造新价值增量,实现从“外在优化”到“内在重构”、从“资源分配”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二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层层递进,共同推动行业向更高阶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看清楚了吧。

“人工智能+”相比“互联网+”,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行动,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能够契合我们正在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此次由高规格部门提出行动计划,旨在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科技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数字发展鸿沟,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时代红利。

8

最后回到这份《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虽然只是一份《意见》,但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计划表。“人工智能”+分三阶段推进: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终端等应用普及率超70%;2030 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重要增长极;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支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韧性和智慧。虽然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核心,但我们急而不躁,坚持自我定力,依据我国国情,既定高效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 丁道师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3分钟搞清楚: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