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坟场:疯狂发展的后遗症

共享单车

经历了近1年多的疯狂发展,共享单车的发展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它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发展中的各种隐患开始凸显出来。

从今年8月份开始,有关部门颁布了与共享单车相关的条例。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酝酿叫停共享单车投放,并很快在广州、郑州、北京等一些不堪负重的城市落地执行。

就算是按下了暂停键,也弥补不了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本周发生在共享单车领域内,最受大家关注的新闻不是说ofo和摩拜又出海了,创始人获得了什么荣誉,而是智东西旗下车东西的一篇题为“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几十万辆被弃荒野无人管!”的文章。文中对北京、上海等地的共享单车坟场进行了报道,看着那些动辄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的确触目惊心。

而且,其中大量的车子都完好无缺,投入市场中仍旧能够使用。为什么它们会长眠于此呢?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为什么它们会聚集在这里,第二个是为什么没有人把它们领走。文章中对这两个话题都做了一些讨论。比如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文中的答案是“占道之后,被城管运送过来的”,为什么没有人领走,文中的答案是“可能因为人工成本高,毕竟搬过来都花了很多钱”。

这些答案都是直接原因,也都是表面上的问题。如果我们再往下问一层的话,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共享单车肆无忌惮地占道?为什么共享单车可以放在那而不用操心?荒地还好,至少没有开始开发之前,都只有它本身的价值,并不会有多少使用上的价值。道路是社会上的公共空间,汽车行驶都还需要交养路费,汽车停在路边都还需要交停车费,为什么共享单车这种明显具有商业属性的产品不承担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

这就是我认为的问题所在。今年4月份,我就用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相关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与讨论:

在共享单车的运营中,占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成本并不是由共享单车的运营方以及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来承担的。这就好比当初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制造业,废水废气排放出来之后,对环境损害的后果并不是企业要承担的。一个比较有意思对比是,当前有人将共享单车定义成“新城市垃圾”。

当然,外部性理论也给出了解决之道。经济学家提出了三个解决方向,第一个是征税和补贴,对于经济主体的行动来进行调节;第二个是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多方协商来解决外部性;第三个是企业合并,减少竞争带来的外部性。

应用到共享单车上来说,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像企业征收污染治理费一样,向共享单车企业征收社会资源占用费,这个当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来。可以预想的是,如果有这样的规定出台,共享单车的经营成本增加,最后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第二个方法,当前的一些企业都开始实行了,就是把共享单车所说的无桩变得有桩。这样会进一步限制共享单车的使用便利性,如果限制的过死,就会把共享单车带来的优势给灭杀掉。第三个方法,在当前的环境下,ofo和摩拜合并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双方背后的资本驱动下。比如近日,疯狂给ofo刷存在感的投资人朱啸虎也开始表示,两者合并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很显然,每一个解决方法的实施都会促使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上升。所以,需要共享单车企业和有关部分寻找到一个“最优解”,即能保证共享单车的便利性,也不会导致使用成本上升,也能控制其对社会资源的过多占用。

作者 贺乾明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共享单车坟场:疯狂发展的后遗症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