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怪象丛生,一个意见就可以解决?

自从共享单车野蛮成长开始,就面临着各方面的争论,而共享单车公司自身也是存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应该说,共享单车从诞生开始就得到了大力支持,填补了公共服务的空白,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被现代社会所推崇。交通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0多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投放共享单车已经超过1000万辆,累计服务超过了10亿人次。

 

 

 

在共享单车出行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体现出了包容和开放的精神。没有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是不会有共享单车的今天的,但共享单车公司的包容精神确实差了点。

 

交通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定性“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这一定义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共享单车”并非“共享经济”,只是自行车租赁行业的互联网技术加持而已,本质上是增量市场,并非是提高社会效率的存量资源再利用的共享经济。

 

所以,共享单车行业应该改名、正名,不应该再以共享经济的名义进行宣传,也不应该蹭共享经济发展的热点与优惠政策。

 

从无桩自行车出现开始,乱停乱放就是必然,任何的“先进”技术都不能彻底解决。一方面要强调方便,另一方面却要安排固定地点,只是从设备上的有桩变成了位置上的有桩,不可能让所有骑车人自觉的停放在固定的位置。

 

在共享单车出现的初期,车辆破坏以及乱停乱放被引导舆论成了国民劣根性,直到后来发现先进发达的欧美绅士也一样的处理。共享自行车本来就是公司化运营,运营企业有责任设计更好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把产品质量的瑕疵转嫁给消费者。

 

所以,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主要是划定某些区域,比如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盲道是不能停放的,企业要告知用户这些地方不能停放,如果停了会被处罚。未来,这样的限制还会越来越多。

 

为了上规模压制对手,各家共享单车公司不计社会成本的超额投放。为了跑马圈地,赶在政策管制之前占住地盘,各企业几乎都是不遗余力的抢先布局,由此带来的负面就是各地自行车泛滥,大量堆积在街头路边,成为了未来也很难管理的城市垃圾。

 

因此,《指导意见》规定,各城市可根据城市特点、公众出行需求等,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引导运营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据媒体的报道,郑州市已经约谈几家企业,各运营企业要暂停郑州市内的车辆投放。

 

关于押金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成为了共享单车公司起步时期的最好的商业模式来源。实际上,押金确实起到了管理信用的作用,但更多的只是为共享单车公司赢利造成了现金流和沉淀金,因此,必须得到治理。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认为,用户资金安全是“守住安全底线”中的底线之一,鼓励采取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有助于从源头解决用户资金安全问题;加快实现“即租即押、即退即还”等模式,尽可能减少押金资金规模,防止形成资金池。

 

从未来看,押金的用完即退是必然,信用免押金也是趋势。不过,就是这样的好方式,信用押金方式却在不久前被舆论污蔑成信用的滥用。有些公司,只要自己做不到的,就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去黑,直到这种模式被唾弃。这是一种很不要的行业竞争,也不是企业发展的正常道路。拥抱技术,拥抱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壮而不是盼着对手饿死,这样的行业才有前途。

 

最后,共享单车行业中还有一重大问题,各家公司的宣传简单粗暴,动不动就终结者,值不值得就批判对手,甚至仅仅以语言暴力就起诉媒体。在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中,充斥了太多的戾气,也充斥了太多的金钱的铜臭,更是资本的急功近利与一夜成功的急不可耐。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这样的领域,实现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平衡发展才会有出路,否则,就一定会折戟沉沙,值得所有从业者警醒。

作者 马继华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共享单车行业怪象丛生,一个意见就可以解决?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